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珙县:以“七化”建设为引领 务实推进公安改革工作

来源:民生网2017-09-04 14:46:57 珙县 公安

珙县公安局始终坚持“以改革推动公安工作、促进公安发展”导向,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全面激发公安活力。2016年11月以来,珙县局严格落实省厅“南充会议”精神和市局“突出重点、培育亮点、服务实战”改革思路,把社区警务改革作为改革创新的驱动引擎,以“七化一体、七化互动”的工作思路,创新探索城区三个派出所整合运行、建立责任区刑侦中队、实行“三队一室”警务模式、人民调解进驻派出所、非警务求助分流等改革,把公安的人口管理、情报收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下访走访、服务群众等工作进一步细化明确,下沉社区,促进了派出所工作回归“本位”,做实了社区警务,拉近了群众距离,夯实了群众基础,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实现了 “民警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满意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情报就在手边”的“五边”工作目标,全面提升了全县人民的安全感、信任度、满意率。

一、争取党政支持,推进社区警务“社会化”

坚持 “警地联创、警社联动、警政联勤”,全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组建社区警务队伍。一是警地联创,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区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优势,我局积极协调并争取到县委组织部及巡场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城区四个社区阵地分别争取到了一间专用办公用房,专项用于社区警务室建设。二是警社联动,推动融合发展。实行社区民警进社区兼职制度,以下派形式担任社区支委委员或居委委员等职务,便于社区民警更好的参与社区事务,切实增强与辖区群众的互动联系,为社区警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三是警政联勤,壮大基层队伍。根据社区网格员的工作职能和规范网格员的管理,积极向县委政法委报告和争取,县委政法委同意将20名社区网格员划归到社区警务室工作,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专司网格化管理工作,并由社区民警负责管理、考核、使用,进一步壮大了社区警务室队伍。

二、整合优势警力,实现社区警务“专职化”

坚持“精简机构、专警专职、按规作业”,扎实推进社区警务专职化建设。一是精简机构,整合优势警力。坚持编制、警力、经费、资源“四个”整合,实行城区三个派出所(原巡场派出所、芙蓉派出所、金沙派出所)合署办公,科学调配警力成立责任区刑警中队,切实解决城区派出所重复值班、机构臃肿等现象。目前,巡场派出所在岗民警达24人,为选派民警到社区警务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让派出所的工作回归到了人口管理、情报收集、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的“本位”。二是专警专职,规范化建设。规范化建设社区警务室,统一制作外观标示标牌、公开宣传栏,配备数码摄像机、办公电脑、警务终端、警用自行车等硬件设备;按照“1+2+N”的警力配备模式,选派4名优秀民警、8名辅警和20名网格员下沉到南井、龙祥、安民、新桥四个社区警务室工作;严格做到社区民警和辅警“不参与派出所值班、不参与派出所办理案件、不参与处理辖区外的维稳处突”的“三不要求”,专警专职,实现社区警务专职化。三是按规作业,做实群众工作。根据“区划不变、街巷定界、便于管理、无缝覆盖”的原则,按照300-500户的规模,在每个社区划分基础网格。建立完善《社区警务室工作制度》等系列工作运行保障机制,明确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5大项124小项具体事务;要求社区民警做到“三必”,即每天必须至少走访群众20人,每周必须至少3天深入群众家中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走访,每月必须至少10次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同时,根据“民意引导警务”原则,制定《社区警务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县局+社区+群众”三方共同考评,健全完善民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杠杆激发社区民警活力。

三、动员全民参与,构建社区防范“网格化”

按照“组织群众、科技支撑、协同治理”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防范。一是组织群众,全民参与网格防控。强化宣传,加强防盗窗、安全门等技防设施建设,推进小区和居民楼逐步实行半封闭、全封闭式管理;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积极动员、指导居民小组成立由单元楼长、公司保安、小区门卫、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守楼护院队和居民联防队;建立由停车场、城管、公交等特殊行业经营人员组成志愿队,构建全民防控的良好格局。二是科技支撑,监控助力网格防控。计划投入4000余万元,扎实推进社区“雪亮”工程建设,借助警务指挥中心,积极融入“智慧珙州”建设之中,实现与移动“天网”、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公共视频监控等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努力打造由450余个监控视频、三套监控系统组成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三是协同治理,所队联勤网格防控。强力推进“三队一室”防控模式建设,整合巡场片区刑侦中队、城区特巡警中队、社区警务中队三支力量,由派出所警务指挥室统一调度,实现 “圈层巡逻精准防控”“应急处置精准打击”,提高了派出所机动化、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水平。

四、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基础工作“信息化”

坚持以“全面采集、更新维护、分类建档”的工作重点,提高公安基础信息化的采集率、准确率和利用率。一是全面采集,提高数据完整性。要求社区警务室每天必须至少录入20条人口信息,每天必须至少盘查车辆5台次;同时,在四个社区警务室各配备一台移动警务终端平台,为社区警务室实时录入辖区“一标三实”等基础信息提供基础保障,确保数据信息完整。二是更新维护,提高数据准确性。要求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根据既定的责任区化分,定期适时回访,及时清理、维护、更新网格内的店铺、人员基本信息,确保基础数据鲜活、准确。截止目前,社区警务室及时维护更新信息5100余条。三是分类建档,提高数据实用性。社区民警根据日常掌握的辖区基本情况,将社区掌握的重点人员、流动人员、留守老人及儿童、特种行业等多种数据进行分类建档、全面管理、跟踪服务。截至目前,社区警务室共清查登记出租房屋211户,登记流动人口275人,清理并建档行业场所200余家(其中旅馆业70家、KTV20家、网吧9家、足浴按摩68家、寄递业24家)、重点单位95家、重点部位20处、工地6处,登记、建档、落实管控重点人口231人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31人。

五、引进人民调解,推动矛盾调处“民意化”

按照“公安主导、社会参与、民主调解”的指导思想,成功实现司法调解进驻派出所。一是公安主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针对调解诉求高发、调解工作进度缓慢、调解机构不完善、调解成功率不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县司法局对接,率先在巡场派出所联合创办“巡场镇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社会参与,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力量。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力量建设,组建由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派出所民警、镇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干部等30余名组成的公调对接委员会,由巡场派出所副所长任调解委员会主任,负责日常调解的召集和准备工作,并指导社区民警开展调解工作。三是民主调解,切实提高纠纷调处成功率。根据“调解工作人民化、纠纷处理法制化、矛盾化解民主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律师的法律引导和其余调解员的客观评议作用,从情、理、法等多角度、多渠道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工作。截至目前,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因民间纠纷和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26件。

六、建设亲民公安,力促服务群众“一站化”

严格落实“放管服”相关工作要求,坚持立足警情常量,打破警务常规,推进工作常态,以“有求必应、细化流程、考核问效”的工作流程,以亲民公安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民生警务工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有求必应,疏通诉求办理渠道。社区警务室始终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第一遵循和要求,依托珙县数管中心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群众诉求,疏通“群众→县局110指挥中心→4312345县数管中心→其他职能部门”的非警务求助分流办理渠道,有效分离警务与非警务,切实为110减负。二是细化流程,按职分类承办诉求。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设置四层审核把关程序,甄别判定群众诉求是否属于非警情求助;将非警情求助及时转送县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4312345平台,由县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属地管理、按职承办、分线指导、全程监督”的原则派发办件。三是考核问责,提高诉求办理实效。效能建设办公室根据“咨询类、诉求类、投诉类、举报类、重大紧急类”办件时限及时进行催办督办,并对反映诉求的群众实行短信回访、电话回访、上门回访;根据办理实效、群众评价、办理程序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并将评分计入承办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分。通过考核问效,压实部门责任,增强部门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杜绝发生非警情分流后无人管的现象。截止目前,共分流非警情200余条,实现了公安减负、部门增效、群众满意的“三提升”。

七、延伸公安触角,助力情报收集“多元化”

按照“触角延伸、奖励激励、建档培训”的工作思路,精准做实做细情报收集工作。一是触角延伸,灵通信息挖掘情报。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细化明确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开展走访群众、巡逻防控、人口管理、信息采集等具体工作任务,及时甄别、收集汇总新信息、新情况;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在南井社区设立“坝坝茶”等免费喝茶的休闲点,社区民警与群众在饮茶时通过拉家常、聊热点、谈新闻等交流方式,在交流中收集挖掘有用情报信息。二是奖励激励,激发群众广泛参与。县局制发《情报信息收集奖励规定》,根据街面清洁人员、社会治安积极分子、小区门卫、保安、三轮车主、的士司机、夜宵店主等特殊行业人员定人、定时、定点等优势,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情报,对提供有效情报线索的人员予以50至5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通过激励手段激发群众收集情报信息活力。三是建档培训,规范管理情报队伍。对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情报的人员,建立完善相关档案资料,并适时组织情报信息收集员开展保密规定、取证方式、自我保护等培训;社区民警定期对情报信息员进行回访,指明近期情报收集方向,确保情报收集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截止目前,社区已建档情报信息员110余人。

珙县公安局公安改革课题组   杨义全  王炼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