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兴一方产业 富一方百姓

——开源•浏阳河集团产业扶贫纪实

来源:民生网2017-09-06 10:58:44 一方 百姓 产业

开源•浏阳河集团是一家集现代农业、房地产、酒店、文化产业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多年来, 集团在董事长、党委书记罗可大带领下,秉承发展不忘根本、致富不忘农民、崛起不忘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反哺社会,回报农民,积极投身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大潮中。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支撑,罗可大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在邵阳县塘代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与省政协委员罗可大(左一)讨论希望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销售模式。

自2006年以来,开源•浏阳河集团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以产业扶贫为主线,以党建互帮为切入点,以自然村为实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主导向,以实现互利“双赢”为目标的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六位一体”帮扶模式,前后累积投入扶贫资金近2亿元,实施实体(项目)20多个,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31个,带动了以武陵山片区为主的湖南、重庆、江西、贵州等省18县36个自然村2万多农户脱贫致富,户均年增收2800元以上。集团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招工扶贫先进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等50多项殊荣。

重规划强队伍 激活内生动力

罗可大认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前提是企业要有能力去做,并能长期去做。只有企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才有长期坚持的实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产业扶贫是由“输血”到“造血”的升华,是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的治本之策,要使其落到实处,合理统筹规划,锻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扶贫队伍尤为重要。

他们一方面理性统筹规划产业,冷静分析市场,避免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导致“种出了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影响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集团科学决策,提出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抓手,以党建为突破口,生产规划到户,村级规划到年,产业扶贫助学到户到人,结合集团发展战略和重点,专门制定了产业帮扶十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便于精准施策,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产业扶贫项目,确保“好产业”能出“好效益”,提升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开源•浏阳河集团拓宽思路,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率先提出突出‘产业’这个根本,聚焦‘脱贫’这个关键,把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到精准扶贫上来,通过根植发展基因,激发内生活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集团联合党支部在江西省南丰县田陀村进行扶贫慰问并与农户签订白莲、花生种植、收购协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扶贫来说,选人用人是关键性因素。如果帮扶队员在扶贫一线能够在状态、善作为,在应对扶贫难题方面,能够有肝胆、见担当,扶贫攻坚就会顺风顺水,旗开得胜。因此,打造一支愿意扎根基层、有责任、敢担当、善落实的高素质扶贫队伍,对集团精准扶贫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集团成立了产业帮扶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规划组、项目组、考评组,还吸纳部分贫困村支书、主任为成员,定期交流、研究帮扶落实情况。还对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建档立卡,对贫困村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人口情况、种养大户情况,逐一调查分析,制定具体的产业对接和帮扶计划,确保帮扶精准化。

结合集团的优势,开源•浏阳河集团在帮扶带动上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从观念上引导。选派公司高管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吸纳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组织村民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二是从技术上支持。集团出资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技术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和项目点开展巡回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加强科学种养,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从人才上培养。通过跟着企业学习,党建互帮互助,新技术推广和服务,参与专业合作社事务管理,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带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户中,为当地培养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四是从就业上帮助。每年都面向武陵山区招聘员工,对有务工意愿的农民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技术,及时安排到公司就业,通过就业来增加收入。

罗可大董事长陪同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公司农业产业扶贫基地调研。

变“输血”为“造血”  发力产业扶贫 

实施产业精准扶贫,选好产业是基础。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拓宽路径,让项目在扶贫点开花结果,这是开源•浏阳河集团董事长罗可大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企业产业扶贫,前提是企业有能力长期去做。只有企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才有长期做的实力和本钱,否则治标不治本。作为一位成功企业家,罗可大比常人看得更深远。为使产业扶贫与集团发展紧密结合,他一直在找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当他看到武陵山区的旱杂粮产业大有可图之时,立刻决策将该产业列为集团战略产业。罗可大认为,旱杂粮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利于发展特色食品产业;旱杂粮不与水田争地,对生存环境要求较低;旱杂粮劳动强度比水稻低,适于现在农村在家劳动力短缺的现状;旱杂粮具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利于出口创汇。

罗可大感到,只有兴一方产业,方可富一方百姓。既要是当地老百姓有种植习惯的产业,还要跟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相吻合,这样才能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开源•浏阳河集团按照各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编制产业规划,确定集团对口帮扶部门,根据带动贫困户程度安排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发展绿豆、芝麻、莲子、黑豆等旱杂粮绿色食品产业。

通过多来积累沉淀,旱杂粮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形成了从种子、种植、收购、仓储、研发、销售、品牌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了集团发展的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为贫困家庭“造血”奠定了坚实基础。再通过集团从产业、资金、技术、市场、党建、助学、帮困全方位对接和产业帮扶,实现了一户一个具体项目帮扶到整村推进的跨越。

集团总裁郑晴(左五)在临澧黄金村慰问贫困户、考察产业扶贫项目。

2015年起,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和联乡镇创片区方式,梯次递进进取,集团建立了稳定发展的旱杂粮种植基地,实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保证了生态、环保、绿色原料质量的要求。目前,浏阳河集团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5年6月30号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中国杂粮第一股”。

如今,石门胜利村的小米、花垣让烈村的大豆、茶陵洞头村的芝麻、南丰田陀村的莲子沅陵落鹤坪村的黑豆等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31个专业合作社,覆盖和带动武陵山片区中的18县36个村近2万多农户。绿豆、芝麻、荞麦、豌豆……这些不起眼的小杂粮,受到湖南开源集团的青睐,成为集团“战略核心”。但是,在当初筛选产业时,却让集团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目前,公司还成立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浏阳河豆类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发明专利13项,拥有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56项;已开发出6大类40多种杂粮新产品,受政府委托首创湖南杂粮种植标准8个、绿色产品8个,引进国际标准的饮料、粉、面、油、酱五条生产线相继投产,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使产业扶贫有了坚实的支撑。

六位一体 打造扶贫新模式

多年来,我们集团通过创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参与、农民自力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充分用一条全产业链把企业与农民连起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了农民与企业的共赢。” 开源•浏阳河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罗可大如是说。

罗可大董事长(左一)在望谟县蔗香镇新寨村与贫困户探讨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完善产业链条,成立薏仁米加工合作社。

对农村贫困家庭来说,他们既有土地、又有劳力,完全有希望彻底摆脱贫困甚至走上富裕之路但是,由于在以往的扶贫过程中,以往很多企业扶贫,将扶贫资金发放给贫困户后,缺乏有效而到位的引导,使得扶贫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有的工作队一走,很容易返贫。

罗可大董事长认为,没有产业的支撑,农民增收就没有长远保障,还助长了老百姓的“等、靠、要”思想,培养了“懒人”。产业薄弱是贫困地区的“软肋”,培育富民产业,是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产业。既企业在参与扶贫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产业、生产、资金、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对接,如何发挥企业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和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如何创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参与、农民自力产业扶贫开发模式?罗可大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在注重产业长期规划、长远效应的同时,用一条全产业链把企业与农民连起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生产方式,把彼此牢牢拴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上,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推动贫困户观念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长远脱贫。通过多年的实践,开源•浏阳河集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之路,开启“六位一体”产业扶贫全新模式。

联办开发公司,构建利益共同体。开源•浏阳河集团根据农村实际,积极创新帮扶模式,努力把企业的产业、产品、市场、技术优势与对接村的土地、劳动力和特色资源结合,探索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模式,变“单项帮扶”为“双向合作”,推动对接村的科学发挥,实现互利共赢。在与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合作对接中,公司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村委会和村民以土地、产品、实物入股,联合成立了“开源•象鼻嘴农业开发公司”,由公司统一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全部回购农户产品。仅象鼻嘴一个村,每年收购的各类农产品价值超过40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村民年户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自集团2006年进入该村实行产业帮扶以来,村民收入由2006年人年均收入2300多元,增长到2014年的达12000元,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合作成功后,开源集团开始复制并发展这种模式,在武陵山集中连片区域,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旱杂粮产业,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产业帮扶模式。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开源•浏阳河集团以浏阳河农业集团为依托,先后在武陵山片区湖南的古丈、花垣、慈利、贵州望谟等组建了31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入社农户1万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模式,即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开展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对有技能和基础、愿意扩大规模的种养户从资金、技术上重点扶持,强化示范效应,已培育种(养)大户200多个。集团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能量,探索“五个一”整村带动的模式,即“结对一个行政村,组建一个合作社,培植一个产业,帮助一批贫困户,兴旺一块经济”。 

罗可大董事长与帮扶贫困学子合影。

创建集中产业园,向集约化、规模化迈进。开源•浏阳河集团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长沙县开发建设九道湾生态农业产业园和杂粮经济产业园,在汉寿县开发建设湖南旱杂粮产品加工与研发产业园,以旱杂粮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来支撑产业扶贫长远化。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帮扶的科技化。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和湖南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湖南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发明专利23项、知识产权56项,选(育)种基地8000多亩,产业基地45000多亩,已开发出6大类60多种旱杂粮单品。2014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70多家企业,发起成立了“湖南省旱杂粮产业商会”。集团依托自身的技术人才和吸纳产业商会的专家人才,对贫困村及种养户定期开展集中培训、讲座,巡回提供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科学种养。  

依托党建互帮互助,加强帮扶的核心化。在帮扶过程中,开源•浏阳河集集团注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起集团与帮扶村的党建互帮互助机制。集团党委与20个贫困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出资建立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帮助村里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活动,培养致富人才,增强“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经上级党组织批准,集团选派高管担任帮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吸纳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带到干部和农户中,培养了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

成立基金结对帮扶,“造血”与“输血”并重。做人,要有担当;做企业,也要把责任和担当体现出来。这些年来,“集团产业发展到哪里、村企对接项目实施到哪里、光彩事业延伸到哪里”。近年来,集团共投入各项公益事业钱(物)5000多万元,先后成立了“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同时,集团还实行产品销售“两分钱工程”(浏阳河集团产品每销售一件(盒、袋、瓶),提取2分钱用于扶贫帮困),共筹集资金600多万元,资助建设学校7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8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1945户。对贫困户,为其量身定制一个脱贫致富的计划,找准产业项目,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生产致富。

罗可大董事长走访慰问对口帮扶村困难户。

随着开源•浏阳河集团“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的落地生根,给贫困地区群众带来稳定收入。企业回购种养产品,带来了稳定的生产收入;参与企业实施的开发项目,带来了务工收入;入股开发公司或加入合作社,带来了分红收入;到企业就业,带来了工资收入。同时,企业直接收购农户产品,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也间接增加了村民收入。只要企业在发展,产业在发展,农民收入才会有长远保障。

你回报社会,社会回报你的会更多。开源•浏阳河集团在开展产业扶贫同时,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武陵山区旱杂粮产业已成为企业的战略产业,集团已成长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税收、员工收入年均增长也达到25%左右,现代农业特别是旱杂粮产业成为开源集团战略核心和极具竞争力产业。集团所实施“村企共建工程”为国务院扶贫办与全国工商联示范工程项目,集团所实施的旱杂粮研发项目已经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农业产业“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和“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省级示范项目。

谈到开源•浏阳河集团未来的发展,罗可大表示,产业扶贫是一份责任担当、一种家国情怀,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开源将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继续通过党建带动、合作社带动、项目带动、能人带动、技术带动,发展产业,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愿开源•浏阳河集团在企业得到健康、稳步发展的同时,产业扶贫也越走越远。(马海涛 □ 赵建党)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