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贵州三都:建县60周年成就幸福水乡

来源:民生网2017-09-08 14:46:41 三都 贵州 水乡 成就

9月8日,以“神秘水乡·秀秀三都”为主题的贵州三都县建县60周年成果展示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播放了《三都辉煌60年》成果汇报片,向在场的嘉宾展示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的发展历程。三都县委书记梁嘉庚作了致辞,三都县委副书记、县长潘仕进汇报了建县60周年发展成果及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最后,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讲话。

中央国家机关,贵州省、黔南州和三都县有关领导,在京宗教团体,三都籍在京工作、经商等知名人士、各级新闻媒体记者等近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启动仪式

地处云贵高原最南端的三都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素有“中国水晶葡萄之乡”“中国赛马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字号美誉。这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在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居着水、苗、布依、侗等 26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6.7%,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全国63%以上的水族人口聚居三都,三都是水族群众的大本营、聚集区和经济社会文化中心。

“两个宝贝”助推经济腾飞

三都守着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这两个“宝贝”,在这片土地上彼此渗透又彼此生长,为这里带来了繁荣昌盛。201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42.28亿元,是建县之初的7万倍。截至2016年,三都县城镇规划区面积达271.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46.1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成功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全县GDP从1957年的0.6亿元增加到58.54亿元,增长81倍;财政总收入从105万元增加到5.48亿元,增长460倍。

三都县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32%。“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名副其实,三都县作为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日益凸现。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三都县在一次次改革与探索中跨越,走出一条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路。山地特色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创造了三都县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致富传奇,目前,全县葡萄种植已高达13.6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被誉为“中国水晶葡萄之乡”。2016年三都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2.19亿元,是1957年的93倍。

三都水族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三都县努力打造以水乡文化为标识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水族马尾绣、水书、水族端节、水族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端节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和“世界最长的民族传统节日”。被称为“水族刺绣活化石”的马尾绣已经成为三都县妇女指尖上的经济,截至2016年,全县共签约1.88余亿元,成为三都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全县共有22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助力“神秘水乡·秀秀三都”的品牌天下闻名。2016年,三都县旅游业收入达到39.44亿元,已成为三都县经济支柱产业。

解放之初,三都没有一寸正规的公路,现今在生态、文化产业的带动下,三都县区位优势逐步明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02公里,贵广高铁、厦蓉高速穿境而过,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县城距州府都匀市42公里,距省会贵阳市120公里,距广州600余公里,为三都融入黔中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东盟自贸区提供了先捷条件。

以建成“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珠三角绿色食品的供应地”为定位,三都县依托水晶葡萄、黄桃、香猪、无公害蔬菜、茶叶、生态鸽、九阡李、等优特农产品,通过建立规模化品牌化农业园区,把三都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带向繁荣。

“三大民生”映照幸福之城

60年来,三都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44.9亿元,全县教师队伍由235人扩大至3680人,全县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在校生达71300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步向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新两基迈进。

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启动实施合作医疗大病商业保险,累计补偿新农合达4.68亿元;社会保障事业节节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助等综合保障体系全部建立。

60年来,三都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初具规模,三合、周覃、普安列入全国重点镇,周覃、普安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大河、都江、中和、九阡等山区民族特色小城镇初具雏形。截至2016年,三都城镇规划区面积达271.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46.1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成功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城镇品味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给三都人民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温馨。“中国水族文化名城”因此应运而生。

近年来,三都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村寨,发展乡村旅游。高平村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2.5亿元以上,穷乡僻壤的高坪村经过建设开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四位一体的“三都扶贫模式”

产业化扶贫、山地高效农业、集团帮扶、乡村旅游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三都扶贫模式”,奏响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三部曲,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27元,比建县之初增长105倍。

作为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三都还有5.98万贫困人口,三都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全县上下抢抓中央把扶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贵州省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发挥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紧扣建设水都、酒都、商都“新三都”,打造民族文化国际“慢城”、体育文化国际“赛城”、少数民族革命“红城”和贵州南部旅游窗口的发展定位,按照“1234567”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开放包容敢争先,诚信务实追一流”的新时期三都精神,实施产业发展支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五大战略”,跳好集体、民族、现代、广场、交谊“五个舞”,善用世界、逆向、辩证、底线、系统“五个思维”,建好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个三都”,围绕脱贫攻坚,实行七大战区、挂图作战,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2015年底,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宗教事务局被列为定点帮扶三都的中央国家机关,开启了民宗局与三都的帮扶情缘。

截止2017年3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协调帮扶三都县,已签订的意向帮扶协议资金总计5000余万元,已落地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在建设项目46个。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对口帮扶单位的调整,广州市海珠区、黄浦区也从深圳接过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的接力棒,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发力,不克不退,紧紧围绕“帮扶更精准、更有成效”的目标,合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在扶贫协作内容、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上下功夫,在扶贫帮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经贸合作、民生改善等方面给予了三都县无私的帮助,有效地促进了三都县经济社会发展。

新的时期,三都县以“更精准、更有成效脱贫”为目标,在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干群共同撸起袖子加油干,携手同行奔小康,以满腔的激情与信心努力将三都县打造成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

(李建文 胡文静)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