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敖鲁古雅:晨曦之下听鹿鸣

来源:民生网2017-09-11 16:01:18 鹿鸣 晨曦 敖鲁

鸟鸣划过,大兴安岭晨光绽放。

这里是敖鲁古雅。在这里,有人在林间抚摸百年来相伴迁徙的驯鹿,有人在山下呼应绵延而至的景区来客;在这里,民族与世界交汇,传统与现代联结。

敖乡风景

坚守传统

光阴百载,走进大兴安岭深处,总有淳朴的猎人对着驯鹿呢喃,篝火舞旁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拍手大笑,而姑娘们则取出桦树皮盒里的针线,缝缝补补又是一件兽皮衣,一曲民歌在树林里飘荡,惊到了一只正在觅食的松鼠……这是梦寐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色,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鄂温克族的生活图景。

建国后,为了带动鄂温克人更好地发展,政府帮助鄂温克族于2003年整体搬迁至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乡。

山下的生活固然快捷便利,但许多鄂温克人一生与山上的自然万物打交道,早已无法与山林分离。在他们眼中,再没有比林间鸟语和驯鹿脖上的铜铃叮咚更美妙的音乐,更没有比白云漂流树林葱茏更加动人的风景。他们心系山中驯鹿,坚守着对自然的深情。

△鄂温克人最亲密的伙伴——鹿

诚然,在旁人看来,山上养鹿的生活可谓艰苦。没水没电,猎人们在山上生活所需物资需要从山下运上来,但旁人所不能体验到的,是这份融入自然的惬意。晨星尚未褪去的四点,准时被林间第一缕熹光唤醒,接着他们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先去山上采下熏蚊草,赶在出去自由觅食的驯鹿回来前点上熏蚊烟,用袅袅烟云保护鄂温克人最亲密的伙伴免受叮咬;等温婉的驯鹿陆续归附到了帐边,就去喂食小狗,小兔子,小松鼠,再把山林中的故事向它们娓娓道来,而这些充满灵气的小家伙似乎真的懂得故事中的爱恨悲欢。一杯酒,一盆肉,几块列巴,来自山林的馈赠养育着一代代鄂温克人。

在森林中采摘苔藓与野果,看阴翳在时光下的流转与云的卷舒,没有喧嚣只有心灵的热烈,万物取自山林,又可完全回归山林。非有遗世独立的淡漠,而是夜静春山的空灵,一份蒸藜炊黍的满足,夹杂登彼南山的思慕,一曲高歌穿透山岭——放下了猎枪,放不下的是林与鹿,是鄂温克人最恬然的传统与最真挚的灵魂,绵延百年,亘古不变。

联结时代

当鄂温克人带着勇气走出大山,放眼现代,依旧风景美妙。

进入山下的敖鲁古雅,仿佛置身于北欧小村镇。优美神秘的原始部落景区,古色古香的敖鲁古雅博物馆,装饰精美的工艺品小店,亲切温馨的家庭旅馆,这一切都在讲述着聪明勤劳的鄂温克人用10年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神奇故事。

△工艺品店

自2007年开始,敖乡开始依托鄂温克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展旅游业。原始部落景区总经理古葛军是这一改革的先驱,他承包了政府建设的原始部落景区,在其中加入列巴、萨满、射箭、驯鹿等鄂温克民族元素,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大批游客。原始部落景区的成功鼓励了其他鄂温克人开拓旅游副产业,索云便是敖乡第一位建立家庭旅馆的猎民。当地旅游业刚兴起时,偶尔有一两位游客来此参观,热情好客的鄂温克人会免费提供食宿。接待的人多了,眼界宽广了,思路也就活泛起来了,索云抓住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办起了家庭旅馆,工艺品店,甚至还利用旅游网站宣传自己的家庭宾馆。如今敖鲁古雅的旅馆、饭店、纪念品店已经俯拾皆是。

利用兽骨和皮毛制作手工艺品本就是鄂温克族人人掌握的技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本的民族手工艺品中又融入了流行元素,深受游人喜爱。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带来惊喜的火花迸溅,离开大山的鄂温克人以这种方式重新展现了古老文化的生机和魅力。通过旅游业,鄂温克人不仅找到了民族文化生长的新土壤,更实现了集体致富,摆脱了下山后依靠政府补助才能生活的困境。

△熟皮子文化传承人安塔布

敖鲁古雅,因古色的传统而尽享风雅,也因现代因素的成功融合而熠熠生辉。

晨曦之下听鹿鸣,呦呦的声音正是在呼唤着朝阳蓬勃升起。如今的鄂温克族在这个明媚的清晨,仿佛一个在政府的关怀下不断调整步伐跟上其他人的小孩子,尚待成熟但步伐坚定。无论是传统抑或现代,都展现出这个民族的勤劳与智慧。风景与文化是他美丽的资本,更是其前进的教科书。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郭凯迪 沈朋)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