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上海超过北京位居榜首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9-12 09:43:50 国际人才 榜首 北京 上海 中国 竞争力

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來我国进入了由人才全球流动向人才回流的竞争新时期。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国际社会重视。

9月11日,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当前,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得分第一的上海竞争力指数也仅刚过及格线,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悉,蓝皮书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对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单位指标和省域指标描述,旨在为各区域从事人事人才工作的领导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等提供对比参考,为提升各区域和国家整体的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呈三个梯队分布,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发布会上,报告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CCG主任王辉耀介绍了我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王辉耀表示,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马太效应”影响明显;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在国际人才规模上,最后一名山西与第一名上海差距悬殊。同时,江苏、广东、上海等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

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上海竞争力指数为3.91分(六个维度,每个维度最大值为1,最大指数为6),成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按百分制来换算,仅以65.17分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与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综合得分为3分及以上),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共性。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综合得分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位居第二梯队之首。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综合得分为0-1.5分), 包括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报告分析,虽然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

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情况

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学生,广东成境外专家最多省份

研究发现,各省市“国际人才规模指数”差距相对明显,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山西的分差达0.8分(最大区间为1分)。北京紧随上海位居第二。广东和江苏分列第三、四位,但与上海、北京差距明显,其次为天津、浙江、辽宁、山东、福建等。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指标中,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0.99)和上海(0.86),北京得分接近最大值1分。

国际人才规模指数

“蓝皮书”分析,这与当前我国高校的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在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天津在该指数以0.42分位居第三,可以看到,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来华留学规模普遍不大,反映出我国当前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困难。

“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规模指数”作为其另一项二级指标反映了来中国境外专家的区域分布情况。研究显示,广东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0.82),上海(0.77)、江苏(0.64)、北京(0.63)分列2-4位。浙江虽以0.27位列第五,但与前四名评分差距显著。这与“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中各区域差异情况相似,说明当前我国国际人才分布的均衡程度相对较差。

国际人才创新广东居榜首,西部地区创新潜力高

“国际人才创新指数”是对国际人才在创新发展和创新贡献方面的预期成效进行评估。广东(0.68)、江苏(0.59)、上海(0.56)和北京(0.56)表现相对较好,这体现出对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创新能力预期相对较高。

国际人才创新指数

在其二级指标“国际人才创新基础指数”中,陕西(0.69)、贵州(0.63)、西藏(0.63)等西部地区得分相对较高,即国际人才来源国和所涉及行业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这与该地区引进国际人才具有明确导向性有重要关系。北京(0.60)、广东(0.53)和江苏(0.50)在市场化引进国际人才时,其国际人才创新基础仍然保持靠前。但上海此指标的得分不高,为0.39。分析显示,这与上海所引进的国际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与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其他领域的创新潜力相比偏弱相关。

国际人才发展环境内陆与沿海差距最大,上海得分“爆表”,北京仅为其半数

“国际人才发展指数”是对国际人才来中国大陆开展工作的基础环境进行评估。数据显示,上海达到指数最高分值1,也是六个维度指标中唯一获得满分的区域,随后是北京(0.49)、广东(0.41)、天津(0.37)和江苏(0.33)。北京虽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但其得分与上海相差一半。

分析显示,上海依托港口经济和良好的国际化发展背景,是外资企业落地和国际贸易往来的最重要门户。

国际人才发展指数

在“外资企业发展环境指数”二级指标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区域的发展情况相对较好,而内陆区域则相对较差且差距显著。上海的指数达到1,北京0.44,天津0.34,广东0.31,江苏0.30。

从“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指数”指标看,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整体上比外资企业发展环境好,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南沿海区域的发展情况仍差距较大。

研究分析,我国多数区域在国际贸易的表现不足,致使其国际人才引进仍以项目引进为主,发挥国际人才市场动能的环境欠佳。

国际人才广东生活最幸福,中西部区域居住环境有较好潜力

“国际人才生活指数”对国际人才在中国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包括“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国际人才旅行指数”三项二级指标。总体来看,广东(0.79)、北京(0.67)、江苏(0.53)、山东(0.53)和上海(0.52)的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最高。

国际人才生活指数

“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具体评估了区域对国际人才的医疗需求和子女教育需求的供给能力,广东、江苏、北京、山东和上海位居前五。蓝皮书还通过“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对国际人才在区域居住的舒适度予以评价。宁夏、广东、内蒙古、海南、北京位居前五。广东、北京是城市化发展与生活舒适度结合程度相对较好的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区域在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潜力,其空气质量和公园绿地面积等,对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国际人才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将这种自然吸引力转化为吸引国际人才入驻发展的能力。

“国际人才旅行指数”则反映了区域出行的便利情况和国际人才对区域文化的认可度。广东、上海、北京位列前三甲,作为中国对外的重要门户窗口,在国际航班和国际游客接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云南居于第四位的良好表现显示,吸引国际人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个区域需要将“长板”拉长,有助于在对综合能力要求高的区域国际人才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蓝皮书建议:顶层设计与软实力建设并进以吸引国际人才

为了解决我国各区域在人才管理与服务、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人才新政推广与实施、城市软实力提升、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等方面发现的限制和问题,蓝皮书还基于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多年来在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积累,针对性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二是加大操作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国家创新区域应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与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持续推动示范区国际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积极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四是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五是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 郭艺萌)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