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逝去并不代表会被忘记……历经沧桑巨变的她,远比想象中更具风韵

来源:民生网2017-10-19 10:27:27 龚滩古镇 金台西游 嘻游记

摘要:​想要了解重庆龚滩古镇和乌江水运的前世今生,首先要说一下中国历代独特的特产品贸易交通网。

中国的特产品,如丝绸、茶叶、盐巴、烟叶、瓷器、药材、名贵木料等等,构成了各个时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承载商品。也正是这些独特的特产品,带动了跨地区的远距离运输贸易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大宗流通高回报商品商业模式的形成。旅行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对历史和现状的重读。而这次龚滩古镇之旅,让我开启了一个独特认知西南交通网的窗口。

这篇短文所说的,是一条较少人关注的川盐古道上的龚滩古镇兴衰之故事。在中国的内陆地区,有一种人体必需的特产品非常奇缺,那就是食盐。中国地理上的多级阶梯构造,要将低海拔出产的海盐运入内陆,交通非常不畅,所以盐在中国一些内陆地区属于稀缺资源。长江三峡附近因为特殊地理和水文构造,形成了不少产盐点。一些盐矿出产石盐和盐卤水浓度高、品质好,形成了规模食盐产能,辐射西南内陆区域,具备了与江淮海盐抗衡的盐业体系,构成官盐大道和私盐小道的复杂交通体系。其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其自古以来就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属川盐古道的涪岸线重要市镇。

龚滩古镇源于蜀汉,距今约有1800年历史。因盐业等特产品运输,成就了“钱龚滩”的商业传奇。“钱龚滩”并不是对龚滩繁华的称述,而是说龚滩得乌江之佑,只要手脚勤快,人们总能从水码头上找到花销。有力气的则在码头上搬盐拉货,有胆识的则跟船入黔进川,有资本的则在码头上设仓储货。诸样都不愿做,也能在家门口摆摊设店,买卖南北货物和日用商品营生。

明朝中期以前,龚滩只是乌江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明朝万历初年,龚滩所依凤凰岭山崖垮塌,巨石落入江中,阻断乌江水道,龚滩段乌江水深变浅,船只必须在龚滩卸货,然后空船牵拉过险滩,或者登岸后转船,方能继续前行。正是因为如此的巨大地质水文变化,让龚滩逐渐演变成一个货物集散、商业繁华之地,民国时期就连汇丰银行都在龚滩设有分支机构。可以说,龚滩的繁华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持续到了民国时代。

直到1959年,贵州乌江航道局炸平了乌江垮塌山体,乌江水运得到恢复。龚滩作为重要货物中转站的地位也渐渐远去,在繁华过后,沉寂下来的是龚滩浓厚的历史沧桑。因为盐业,产生了盐商、盐号、船帮、马帮等盐运组织,也催生了很多盐业相关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只可惜如今已无法看到原本的龚滩老街了。

因为2006年由于乌江的彭水水电站建成蓄水,使乌江水面龚滩段上涨,龚滩老街被淹没在碧绿的乌江底下,连同乌江岸边的纤夫道一起沉入了江底。原来老街河岸边的木结构吊脚楼,已经迁建到了距离原址1.5公里的小银滩,古镇精华得到了重建。在中国所有的古镇迁建之中,龚滩古镇的搬迁堪称是样板和典范。

走在迁建后的龚滩古镇里,街道的规模比之前的老街略小,气势和细节也略逊于老照片上的老街。但对于一个第一次来龚滩的人来说,仅这些保留下来的古镇精华,还是让人惊叹的。居民复建的材料多是老物件,非常有老街的味道。与盐运相伴而生的很多东西,已经成为过往。当年的背夫、挑夫、马帮、骡子客等,都已成为历史名词,但龚滩依旧是龚滩,大队的游客依然让这里充满生机。

我在龚滩街上,一些龚滩年轻人开的店铺,看不到浓重的商业气氛,反而感到一股文化的傲骨气息,龚滩今日依然是一个特别奋进和有个性的地方。龚滩古镇依然是活着的。你能感觉到,龚滩人依然保有原有繁华城镇的荣誉感,处处可见自然态生活化的场景,游客多只是在古镇匆匆而过,并没有影响多少古镇的生活。所以龚滩古镇绝对不只是一个迁建景点那样简单,它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镇。

来龚滩之前,有朋友和我说,“龚滩的一半被江水淹没,没有什么好看的了。”还有人说,“龚滩古镇是旅游区,古镇上就没有必要住宿了。”不过我还是在古镇上住了两天,感受白天与黑夜,古镇透露出来的龚滩气息,现在的龚滩古镇远比想象中更有味道。

龚滩迁建之后,原来的吊脚楼和院落房屋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原来的邻居迁建之后依然是邻居,很多房子从原来的货仓和客栈,变为了餐馆和民宿,但古镇的生活依然继续。相比大理和丽江,这里更加平静淳朴,外来文化几乎没有破坏什么,只是从原来围绕着盐业运输,变为现在围绕旅游发展而已。

真正的历史名镇,不应只存在于画里和照片里,因为它无法被定格。在各个大时代中,古镇总会被改变,逝去并不代表会被忘却。优秀古镇的智慧和文化,自有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古镇只有不断适应周遭的变化,不断求生和改变,才会流芳千年,这才是龚滩和龚滩人的精华之所在。在历史流传下来的古道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探究和思考的东西,也许这就是川盐古道的真实之魂。

(文/图:钱玮)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