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没有阿凡达,这里还是张家界

来源:民生网2017-11-10 16:10:11 张家界 金台西游 嘻游记

摘要:张家界的山山水水,再多的文字,都会显得多余。

张家界的地貌是砂岩地貌的独特类型,由于地壳缓慢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作用而形成。不同于其他喀斯特石林地貌和丹霞地貌,张家界成景的基础是这里厚层的石英砂岩。正是因为石英砂岩刚性和硬度的特征,才使得张家界那么多高达百余米的峰柱群能够耸立不倒,而抵抗力的弱势,又使得这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岩体,有着分裂的罅隙而容易脱落。

因此在张家界,观赏到的最主要的景观便是石英砂岩的峰林和峰丛。在张家界景区内,构筑了四个高点观景台,用作俯瞰和环视整片峰林、峰丛。

第一处是黄石寨。

黄石寨之于另三处来说,相对有些老派。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张家界的时候,主要就参观了这里。黄石寨在这四处高点观景台中,景观绝对是最丰富的所在。如果只有半天时间刷张家界的峰林,那么黄石寨无疑是最佳之选。

第二处是袁家界。

这处观景因为电影《阿凡达》火得不得了,大部分游客都聚在这里。因为不想去挤百龙天梯的漫长排队大军,所以我们从金鞭溪徒步上到袁家界。我要推荐一个观感更佳的观景点,离袁家界不算远,步行半小时左右,名为望桥台。

望桥台望的就是天生桥。走在人山人海的天生桥上的时候,并不会有任何“桥”的感觉,但是从望桥台拍过去,天生桥最奇妙的视野便显现出来。

第三处是杨家界。

杨家界不同于前面两处,在这里主要呈现的是峰墙景观。在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先后经历平台与方山、峰墙、峰丛和峰林、残林四个阶段。峰墙是随着侵蚀作用的加剧,方山沿岩石共轭节理中发育规模较大的一组形成溪沟,两侧岩石陡峭,形成峰墙,最典型的就是杨家界。

杨家界景点不多,沿途主要参观乌龙寨和天波府。从乌龙寨寨门到乌龙寨顶之间的这段山路却比较有趣,基本上都是行进在蜿蜒的狭岩之间,壁立陡峭,视线也锁定在一众幽谷之间。

最后一处是天子山。

去天子山,最好的时候不是朗朗晴日,而是淫雨霏霏、云雾聚散时。当峰林若隐若现,掀起羞涩展现面容时,便是张家界最动情的一眸。朋友认为,天子山是最接近他想象中的张家界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大山尽头的贺龙公园。只是在十年动乱中受迫害致死的贺龙元帅,直到2009年才从八宝山迁葬至此。望着元帅高大的铜像,不禁让人唏嘘,人生无常,大起大落,不过终究落叶归根,守得归宿。

说起金鞭溪,大抵也算是张家界的颜值担当,奇山与秀水,有水才让景致更加完整。我们是踏着晨光进入金鞭溪的,当阳光照进现实的时候,意外邂逅了山谷中的丁达尔效应。光亮的通路延伸出唯美的意境,照亮整个幽谷的静谧。这大概也是此行中最大的惊喜吧。

当然仰望的观感局限,自然是不如俯瞰的全面,所以七零八落的故事也被反复利用,却依然是一剂无趣的调味,倒不如这些散布在溪谷间的猴子,与人亲密而不贪食。张家界的观景大概就说这么多。

最后说一句感想,本以为张家界浸淫在多年的商业化开发中,这里的人早就变得唯利是图。但从不多的接触中,发现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围绕在人与人相处中最淳朴的一面,依然触手可及。(文/图:庞尼西)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