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古代大V们为何都要来庐山?

来源:民生网2017-11-23 10:45:49 庐山 金台西游

摘要:山以人名,人以山显。提及庐山,人们想到的关键字无非就是雄、奇、险、秀,但真正触发记忆点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无疑是最具庐山情结的大诗人。他曾五次游览庐山,留下数篇口碑载道的诗作。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尽了庐山瀑布之壮美,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另辟蹊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将主旨带到了哲理的高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对于这些古代大V们的一致好评,我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庐山,真有这么美吗?不管如何,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揭晓答案。

如琴湖

以牯岭镇为起点,沿环山路下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波光粼粼的湖泊,因湖形如琴,故而被称作如琴湖。如果要用诗句来形容眼前的美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疑是最贴切的。青山如黛,水平如镜,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再加上雾气迷蒙,山峦间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朦胧而又梦幻,恍若仙境。

锦绣谷

庐山的美显然是一脉相通的,从山顶到山腰再到山谷,虽然高低不同,却都透着一股令人沉醉的美。备受瞩目的是,谷中有一块嶙峋峭立的巨石,仿佛是一座悬空的石桥。传说巨石是金龙所化,救了当时正在逃亡的朱元璋一命。此说虽然荒诞不经,但无疑为这座“天桥”平添几分神秘的色彩。

仙人洞

顺着石道逶迤而行,忽见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高逾两丈,石壁斑驳陈旧,布满岁月的痕迹,便是传说中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仙人洞。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人洞本身就是一处洞天福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再加上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坐镇,想默默无闻都难!

花径

同样赫赫有名的便是被誉为“匡庐第一境”的花径。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白居易当年写下的一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中的意象与此地的美景相结合,不经意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更加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庐山恋影院

到了庐山,又怎能不进庐山恋电影院,看一场纯美的《庐山恋》呢?正如同美好的风景一样,美好的影片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庐山恋》于上世纪80年代上映,时隔多年,那份纯真而美好的爱情,依旧能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可谓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能在这家满载荣耀的电影院观看《庐山恋》,也算是圆了心中的一个夙愿。

牯岭街

在牯岭镇逛夜市也是一次新奇的体验。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餐厅、超市、电影院、图书馆、酒吧、咖啡屋、茶楼、KTV、足浴店等等一应俱全,就好像处在闹市之中,而不是庐山之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被云雾迷了双眼。踏雨而歌,逆风而行,在茫茫大雾中穿梭山林,于山上看电影,逛夜市,赏夜景,仿佛身在云端,不似尘世中人。

芦林湖

也许是暗示效应的魔力,越是中意一样事物,就会越看越美,即便是走在林荫小道上,静静地看着两侧的树木,都觉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尤其是途径芦林湖时,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洁净清澈,如同美玉一般镶嵌在秀谷之中,在云雾的缭绕之下,恰似一幅流动的水墨画,美得令人窒息。

五老峰

历时约五个半小时,终于登顶五老峰。曦光乍现,风停雨歇,远眺云海,俯察乾坤!只是第五峰有些特立独行,与其它四峰之间相隔较远,走了将近三十分钟才走到。在不同的地方赏景,自然有着不同的心情,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庐山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山明水秀,林木葳蕤,美到了骨子里。 

此行或许留有些许遗憾,但就像朱元璋在《庐山诗》中所写的:“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若是有缘,自会再见!

(文/图:樱殇之恋)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