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金华婺城:农村文化礼堂串起“双效双赢”生态圈

来源:民生网2017-11-30 17:02:25 婺城 金华 礼堂 生态 农村 文化

墙上绘有姿色各异的生旦净末丑人像,陈列室里摆放着种类繁多的乐器,剧本创作室里存放着珍贵的编剧创作手稿……一走进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泽口村的文化礼堂,便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婺剧文化气息。而东市街小学婺剧社团学生与泽口村婺剧迷们就婺剧经典片段一唱一和的曲调,更令古老的祠堂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素有“小邹鲁”之称的婺城区,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上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该区近年来通过开展“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工程,即学校与农村文化礼堂结对,把“礼堂文化”引进学校课堂,让学校孩子“走进文化礼堂”,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熏陶。校村双方共同努力,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阵地,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此举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农村文化礼堂资源,更成功开辟了德育实践“第二课堂”,有效破解学校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

在婺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方鹰看来,通过实施“双堂双进”,既盘活了闲置的农村文化礼堂,更筑起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坚实底座。他说:“事实上,我们在文化礼堂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要将中小学德育元素纳入其中,比如打造‘励志廊’‘家风家训廊’,让广大青少年以先进人物为榜样,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双堂双进”红红火火,究竟有何独门秘笈。据了解,为推进“双堂双进”德育工程, 该区先后下发《关于开展“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共计10余个,召开“双堂双进”工作现场推进会,统一部署专题工作。同时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将特色农村文化礼堂连珠成串,打造7条各具特色的“德育精品研学线路”,倡导学校积极组织“文化礼堂研学游”。该区还大力挖掘各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内涵、特色背景、历史名人等,编辑出版了《传统的呼唤》《礼敬我们的传统》等读物,加强礼堂文化的熏陶教化功能。结合春节、元宵、端午、清明、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开蒙礼、尊师礼、成人礼、敬老礼等活动放到文化礼堂举行,创造情境让学生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

如今每到周末,城市家庭或孩子自发到各村的文化礼堂学习、参观、游玩等已成常态。可以说,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农村孩子在课余时间喜欢去的地方,也是城区学校组织春、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场所。不仅仅是中小学,一些高校也把大学生领进了文化礼堂。今年端午节前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组织留学生前往婺城区琅琊镇上盛村的文化礼堂,在那里给留学生讲有关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令他们印象深刻。农村文化礼堂,已然成为城乡学生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最喜欢前往的“活动乐园”。 

至今,全区已有沙畈银坑村“红色文化”、蒋堂开化村“廉政文化”、竹马姜衙村“忠义文化”、蒋堂泽口村婺剧文化、竹马下张家村茶花文化等精品基地26处,普及型互动实践基地57处。据统计,自“双堂双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中小学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德育实践2万余人次,半数以上的学校和文化礼堂村完成“结对走亲”,区农村文化礼堂指导团成员进校园开展德育时政等宣讲200余次,覆盖面达85%以上。

文化,是人的文化,它能汇聚人气、凝聚人心。文化的繁荣,必定延伸出经济的发展。革命老区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是粟裕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该村“粟裕抗日遗址红色文化礼堂”是着力打造的品牌景点,近年来到这里“重走长征路、感受红色文化”的人络绎不绝,既有金华本地的,也有龙游、遂昌等地甚至外省游客慕名而来的。

一个离市区需要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偏远山村,往年只有“七一”前后热闹一阵子,缘何今年能从年初持续红火到现在?村支书陈凯良说,这完全得益于区里推出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并将其作为乡村文化游开发试点村。

据介绍,银坑村文化礼堂2014年建成,但除了一些演出活动,平时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用村民的话说,就是旅游和文化两张皮,没有产生嫁接效应。去年以来,该村按照区里提出的“打造文化礼堂经济圈”的思路,在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着手将文化礼堂打造成红色乡村景区,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了充分挖掘,陆续建起红军游步道、粟裕展陈馆等10个红色旅游景点,为乡村游添了一把旺火,带动了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热卖,村民的年均收入至少增加10%以上。

不仅如此,该村还通过辐射带动,促进了沙畈乡文化礼堂经济圈的形成。目前,沙畈乡的周村、高儒村、亭久村文化礼堂建设,也融合了卢文台治水文化、儒家礼教文化、白沙文化等,挖掘并打造了明代武馆、传统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等多个文化景点,每到周末自驾游游客纷至沓来。

文化礼堂催生文化经济,给百姓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和实惠。这完全得益于该区宣传文化部门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思路,跳出文化抓文化,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结合并借助旅游部门推出的乡村游线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文化游。既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化建设和投入而难以发挥文化效益和产出的局面,也改变了文化建设上政府和农民“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许多乡镇、村纷纷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寻找亮点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鼓励村民以各种形式参与乡村文化游开发。

目前,婺城成功打造“文化礼堂经济圈”产业链3条,分别为:安地—箬阳南山休闲区、琅琊—沙畈红色文化线、莘畈—塔石民俗风情游。乡村文化旅游覆盖36个特色村。每月接待客流量达万人(次)以上,带动民宿、特色工艺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覆盖农村人口63.8%。自2016年10月至今全区文化礼堂德育基地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产值近6000万元。清明节、周末等节假日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同比增长300%以上。

如今在婺城,一个以礼堂文化为主要内核,以文化礼堂建设为推进手段,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双赢”的文化生态圈已初见端倪。下一步,婺城区将按照乡村文化游全域化的目标,进一步将各地的文化明珠串成线、绕成圈,努力提升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度,并在琅琊、蒋堂、塔石等乡镇率先推出“文化礼堂一日游”等文化游经典线路。

(陈汝平 章启东)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