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4小时“朝阳书屋”暖人心

来源:民生周刊2017-12-12 15:36:03 人心 朝阳 书屋 小时

冬月京城,马路上穿行的人们在用各自的方式寻找着温暖。

33岁的李涵,是每天在北京与河北省燕郊两地上演北漂双城记的数十万人群中的普通一员。近日,他很偶然地发现了一个好去处,位于北京国贸朗家园附近的“良阅城市书房”。

在这里,他不仅可以享受到朝阳区图书馆公共图书的免费借还服务,还可以坐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静静地看书,口渴了还可以向工作人员要一杯免费的热水,或与新结识的书友分享书籍带给他的快乐……

其实,“良阅城市书房”只是北京市朝阳区8家“城市书屋”其中之一,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主任高春利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朝阳城市书屋”有效弥补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满足了公民就近就能看上书的需求。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表示,目前,朝阳区已形成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网络、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网络、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四网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在北京工作近10年的李涵,作为朝阳图书馆的忠实读者,他自认为自己见证了朝阳区近些年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带给我的方便,再到城市书屋带给我的温暖,书籍在我的生活里已无处不在。”

△坐落在长安街黄金地段的良阅书房。图/郭鹏

自助服务让借还无烦恼

李涵喜欢读书,并且涉猎广泛。本科毕业工作后,他的阅读量骤减,远离了大学图书馆,看书似乎变得并不容易。

生活中李涵很少舍得花钱买书,所以在路过朝阳图书馆或者国家图书馆时,他才有机会借书,而且一借就是10本。相比于借书,还书则更麻烦,每次还书他差不多都要搭上一个宝贵的周末。

“要是身边能多几个图书馆就好了!”李涵曾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2013年初的一天,李涵在新单位附近石佛营东路的肯德基门前,看到了由一台自助借书设备和一个亭子组成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通过设备上方的LED屏幕滚动播放的内容,他知道了“书香朝阳24小时自助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属性。

虽然自助设备上的图书数量和种类有限,但是可以随时免费借还书,仍使李涵内心欣喜。后来,他在朝阳区域内看到了许多这样的自助图书馆。

其实,朝阳区在2011年5月就从深圳引进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截至目前该设备在朝阳区的建设总量已达到140余台。

在建设初期,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定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补充。当初决定建设自助图书馆主要考虑到两方面,一是朝阳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文化底蕴相对不足;二是自助图书馆在深圳已经是成功的范例,朝阳区希望通过引进高科技设备,来实现文化惠民的目标。

根据朝阳区图书馆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24小时自助图书馆累计流通总量2339444册,其中借书量1125157册,还书量1214287册,办卡36882张。2017年1月至7月累计借还书总量222727册,办卡量2240张。

享用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带来的便捷服务之后,李涵曾介绍过多位同事和朋友在自助设备上办卡借书。他说自己已经做了几年的自助图书馆推广宣传员,“因为它基本上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实在是太方便了。”

而在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看来,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延伸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时间、空间,扩大了公共阅读服务的覆盖人群。

“预约借书”连接实体图书馆

李涵奔走在北京、燕郊之间,每天往返需要近4个小时。通过借阅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图书,不仅减少了他坐车的枯燥、无聊,还得到了知识上的补充。

家住朝阳区常营保利嘉园的老人王风翼也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读者。“我们小区有几个老伙伴总来这借书,上岁数的老人对文学不感兴趣,我们就借一些饮食、按摩养生方面的书。”

“我们所有自助机最下面一排书籍都是儿童读物,就是为了方便个子不高的小朋友一抬头就能看到想看的书。”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对于每一台自助设备的摆放位置以及陈列书籍的种类,都是在对人口结构等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后才确定的。学校附近的设备会多放一些学习类工具书,写字楼附近就多摆几本文学小说和心灵鸡汤。

为了解决自助设备陈列书籍数量有限的弊端,2017年4月,朝阳区图书馆在北京市率先推出预约借书服务。

在预借服务开通之前,李涵为了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必须专程坐车去朝阳图书馆一趟才行。如今他只需要通过微信,在大数据书库里将想看的书放到“书车”里,两天后他就可以在单位楼下的自助设备里取到书了。

开通试点以来,“朝图预借”微信公众平台关注量已达到31794人,通过微信平台办卡261张,配送订单575单975册。

李凯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开通市民预约借书服务,可以更好地对接百姓的阅读需求,践行首都“人民城市为人民,脚步为亲惠民生”的服务精神,北京市朝阳区采取线上推广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体形式,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提高自助图书馆的影响力。

他同时表示,未来朝阳图书馆读者预约书库将单独成为专有书库,与现有的图书馆开放书库分开,只对预约人群开放,使大家预约的书籍可以及时找到。“下一步还有望开展点对点服务,使预约的图书能在24小时送到读者附近的自助借还图书机。”

城市书屋为读者提供温暖

尽管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上的限制,可以随时借还书籍,但是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北京市朝阳区仍然坚持在“两区”建设上不断寻求突破,努力为读者提供更优越的阅读环境。

朝阳区文化委主任高春利告诉《民生周刊》记者,“24小时设备只是解决了借还书的基础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读者坐下来读书的问题。有些人不喜欢在家里读书,就喜欢在书店或者咖啡馆读书,来满足自己的小资情调。”高春利认为城市书屋有效解决了阅读的空间限制,它与24小时设备一同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时空”概念。

李涵第一次走进城市书屋,还是最近的事情。那天,李涵同往常一样,准备到国贸朗家园817路公交长长的排队人群后面等车。快走到公交车站时,他无意发现了离车站不足20米远的“良阅城市书房”。他被好奇心驱使,径直走了进去。

在这个面积不大的空间里,他看到有上千本图书被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室内共有两个小圆桌、六把圆椅和八九把高脚椅。书屋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小吧台,一个男服务生穿着红色的工作围裙正拿着抹布清洁书架和图书,屋子里充满了咖啡的香气。

“在这看书怎么收费?”李涵试着问了一句。

“没有费用,这是朝阳图书馆和公司合作开办的小型图书馆。”服务生小王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书屋开业20多天以来,许多人曾向他提出李涵这样的问题。

通过几次阅读体验,李涵真的相信了这是一个“不收费”的阅读空间。“可以来借还书籍,看书,喝热水,或者干脆来休息暖和一下,用下卫生间。”李涵觉得良阅书房可以为许多寒夜未归的人们提供一处温暖的心灵休憩之所,“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服务。”

秉持公共阅读公益属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共有良阅书房、宸冰书坊、东亿产业园馆等8家城市书屋。

在位于东大桥尚都国际中心二层的“宸冰书坊”,除了可以看到空间里复古、小资的装饰,读者还可以在朗读亭里戴着耳机、拿着话筒朗读唐诗宋词、诗歌名著等经典,并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自己朗读的音频。

书坊负责人宸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当初决定和朝阳图书馆、朝阳区文化委合作建立书坊,就是看中了其公共服务的属性。书坊由政府提供场地和约三分之二的图书,企业进行运营,读者可用一卡通免费借阅,通借通还。每周7天全部开放,时间为早9点到晚9点。最近,该书坊还举办了“下班不堵车,读书一小时”的活动,为的是鼓励在周边上班的白领下班后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朝阳区文化委主任高春利将“朝阳城市书屋”的建设视为推进文化实业与文化产业深度互动、融合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则将书屋看作是温暖城市的文化灯塔。

在与企业合作办馆方面,李凯表示前期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不是想拿钱的企业都可以合作创建书屋的,企业必须爱国拥党,书屋必须坚持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未来我们还将增加城市书屋的数量,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同时,我们还将制定朝阳城市书屋转入机制、考核评估细则,将居民满意度、阅读服务效能等内容纳入考评。”

在长安街黄金地段的良阅书房,服务生小王告诉记者,虽然书屋除了提供免费的热水也会提供有偿饮品服务,但是公司没有对他提出任何关于销售业绩的要求,也不会给他销售提成。“就是希望大家能来书屋读书,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