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评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读懂“看你微信”背后的安全焦虑

来源:工人日报2018-01-08 10:19:07 背后

近日,微信官方发文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微信还称,其没权限、也没理由去“看你的微信”。(见1月3日《新京报》)

对此,许多网友并不太相信,举出诸如“微信群内辱警,群主被拘5日”“官员违规收微信红包被处罚”、聊天时出现金钱、账号类敏感信息,微信会提示小心被诈骗等实例来反驳。此前马化腾曾承认过,微信有大数据分析技术,能通过用户上传的照片预测到未来几十年后的长相,微信还发布过用户聊天时使用表情包的分析数据,微信的云服务器存储功能亦可将用户聊天记录保存在云端,这些都证明微信有能力对用户聊天内容进行监控分析,而此项技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比如这几天大家都在晒的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等。

可见,大数据、云技术、LBS等互联网技术已然成熟并被普遍应用,用户在互联网公司面前并无隐私可言,而这其实是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更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当这些东西全面普及,每个人都无法轻易摆脱时,互联网公司也因此掌握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和海量数据,这令人焦虑和不安。

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企业掌握的个人信息和数据越多,越有利于提供体验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倒退回没有微信、支付宝、外卖、共享单车的时代,恐怕没人愿意接受,那么通过相关法律,规范企业搜集、分析、使用用户信息和数据的行为与界限,设计相应惩戒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此,才能对商业行为进行法治化约束,把科技的负面效应限制住,从而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信息,让用户放心使用互联网产品与服务。

(江德斌)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