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国内首个ICU后门诊首次开诊 帮助患者重拾信心

来源:民生网2018-01-19 17:48:27 患者 信心

1月8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对外宣布正式成立全国首家ICU后门诊,1月16日这一天是首次开诊。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教授是首位坐诊专家。

一般门诊是一位医生单枪匹马接诊患者,ICU后门诊是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平台,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住院总医师李磊、康复科治疗师胡正永也一起坐诊,重症医学科刘文学医生、朱艳萍护士长陪同坐诊,守在一旁随时“补位”。

首位患者是位小伙,就诊如“走亲戚”

开诊当天下午2:15,迎来第一位患者叫小梁,26岁。他曾是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住院病人,2017年2月1日,年轻的小伙子小梁因为突发重症病毒性肺炎在句容当地医院抢救了4天无好转,紧急转入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当时的小梁心率140次/分,血压100/70毫米汞柱,呼吸只有30次/分,肺功能严重受损。当时抢救团队果断以“人工肺”即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替代小梁的肺功能,坚持防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住院15天后,小梁逐渐恢复自主呼吸,41天后出院。现在的小梁恢复得不错。

邱海波教授根据肺部CT片子说:“现在只有右下肺少量白色渗出,重症肺炎的患者肺功能的恢复通常要一年时间,你表现得很好。”一次能爬6层楼,每天都锻炼,夏天的时候还参加了往返30公里的骑行。眼前这个壮实的小伙顺利通过了康复科胡正永治疗师的起立行走实验和营养状况调查。其他检查也顺利通过。

考虑到小梁的右肺还残留一些炎性渗出,邱海波教授嘱咐小梁,肺功能和体力的恢复还要继续努力。第一场“拉家常”式的就诊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ICU的经历,是一次创伤性事件

小平是安徽合肥人,得知中大医院开设了ICU后门诊,就提早预约了,当天坐火车从合肥赶到南京。

2016年5月10日,小平也因为重症病毒性肺炎先后住进了合肥当地两家医院抢救,后因病情不见好转,由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刘松桥副主任医师一路护送转运至南京。

对患者而言,ICU的经历是一次创伤性事件,半年内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一个月最明显。ICU那段九死一生的经历对小平心理造成的创伤一直都在。而且,小平目前肺功能情况虽然比小梁要好,但是体力恢复得慢,现在只能做着轻巧的活,夏天爬楼还好,到了冬天空手爬两趟二楼就累得喘气,要是搬一箱酒最多也就能爬到二楼,天气冷了家里都开着空调,吸口凉气就会咳嗽。

邱海波教授认为,肺功能的恢复与原发病及严重程度还有功能康复锻炼都有关系,小平日常的锻炼欠缺些,需要和康复科联合为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重点还要关注他的心理状况。

ICU后门诊,让患者走出阴霾活得更好

进过ICU的患者几乎都是九死一生,脓毒血症、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他们经历了一道道生死难关。最近有国际研究发现,很多重症患者转出ICU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一年、两年的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出院患者,甚至家属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关注ICU转出患者的长期预后成为重症医学新的焦点。

ICU后门诊是帮助患者寻找阳光、重拾灿烂生活的地方。器官、体力与心理的恢复都是邱海波教授所关注的,这也正是设立ICU后门诊的意义所在,为转出ICU康复出院的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医疗指导服务,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秘书长杨毅教授说,超过50%的ICU转出患者需要专业指导和治疗,欧美国家已有医院开展ICU后门诊,该院开设国内首家ICU后门诊,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存质量,而且对家庭和社会均有着深远意义。(钱钰玲 程守勤)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