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这一线城市有个10万候鸟的“安乐窝”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3-05 10:35:50 安乐窝 候鸟 一线 城市

候鸟飞翔在深圳湾湿地。

一边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一边是绿荫环绕、百鸟翔集的湿地。喧闹与宁静,相谐共存在方寸之间。这胜景所在,便是冬日的深圳湾。

未出正月,鹏城已如暖春般和煦熏人,眼前的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已成了候鸟的天堂。紧挨着商业区的红树林湿地中,它们有的徜徉浅水、有的立岸觅食、有的栖息树梢,不时还展示一段飞行表演。

这一幅美似洱海的图景,看得人心都要化了。不少路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与鸟儿们来了一场亲密接触。不计其数的海鸟穿梭在附近海域上方,不少鸟儿飞向了人群,现场欢呼声不断,形成了一幅人鸟“零距离”接触的画面。

这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同一片海湾中,与繁华商业区欢乐海岸隔路相望的华侨城湿地,同样以全市首个、全国最小(国家湿地公园)而闻名。深圳以“像善待绿水青山那样善待海洋海滩”的决心,在寸土寸金的、人潮拥挤的城央,抢救下这片片供鸟儿栖息的空间;用精心细致的绣花功夫,构筑出一方静谧安详的“安乐窝”。

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造就了深圳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这条线路的重要“中转站”、“ 加油站”。 每年冬季,深圳湾以及跨越深港两地的大片湿地,都能吸引多达189 种 10 万多只的鹭、鸥、雁、鸭等聚集歇脚,补充能量,吸引大量市民观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湿地、红树林、候鸟,都已经成了这座繁华都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候鸟在深圳湾湿地觅食。

造就这方都市里的“鸟类天堂”,深圳人可很下了一番功夫。就拿华侨城湿地来说,原是上世纪90年代填海工程遗留下来的滩涂,因无人管理而环境破败,水面暗淡、杂草丛生。

2007年,深圳市政府将湿地委托给华侨城集团管理,后者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500米长的小沙河出海口段污水截排、1.45公里的生态围堰修建、3.3公里的围墙修建、6.3公里的外引水、20.6万平方米的清淤还湖、2万平方米薇甘菊等入侵植物的防治、近4万平方米的红树林补植、8万平方米的陆地植被恢复、1.5万平方米的滩涂补建……长达五年的生态修复,成功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黑脸琵鹭在深圳湾湿地歇脚。

如今,在这片仅68.5万平方米的湿地上,拥有近4万平方米的红树林景观。宽阔的水面、茂盛的芦苇、稀疏的草甸、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吸引着100多种、数千只鸟类在此栖息,冬季,包括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的大批候鸟,跨越千山万水翩然而至,带来五湖四海的声音。

深圳湾的红树林,是全世界唯一一处处于市中心的湿地,最为深圳人所骄傲。但经多年开发建设,到2006年一调研,那里的红树林面积20年间减少了50%。在城市中心区修复红树林湿地,无疑需要更多“绣花功夫”。

“我们去年投入在红树林滨海修复项目上的资金是5200万元。但你别以为红树林是种得越多越好,它是个生态系统的概念,红树林、滩涂,以及岸上的水塘、岸边林等要素要形成一个互相协调契合的稳定结构。”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昝启杰说。

经过多年的摸索,保护区在红树林生态修复上形成了海域-滩涂-无瓣海桑-红树-半红树陆生植物-陆地等多层次修复断面。当年由市政府回购的4口旧鱼塘,构成了这个多层次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来湿地栖息的候鸟种类繁多,浮在水面的游禽、站立水中觅食的涉禽,对水位的要求都不一样。记者注意到,鱼塘底下由暗沟直接连通海湾,通过潮涨潮落自动调节鱼塘水位和塘中小岛的面积,这种“精准服务”,让每一种鸟都各得其所。

深圳将更好保护湿地,让其成为候鸟的“安乐窝”。

很少有人知道,深圳建设的第一条道路隔音墙,目的是为了保护红树林内的鸟类。这条500米长的墙,连同岸上的海滨生态公园,为生活在深圳湾里的候鸟提供了一个与城市的缓冲区域,令它们免受滨海大道上来往车流和马达声的惊扰。

记者从深圳市创森办了解到,自2015年底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共改造提升了100余个各类公园;高标准打造了以“五河两岸多水库”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形成4.7万公顷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各类湿地。到2020年年底前,深圳要完成13个湿地公园的建设任务。2018年是创森验收年,目前,全市正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推进建设湿地公园,提高湿地保护率。

保护湿地,不光是政府的事。2014年1月,华侨城是第成为深圳市第一所“自然学校”,每天几十名志愿者活跃在这里,为参观市民讲解湿地和鸟类的知识,宣传生态环保的理念,让人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学习建立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催生亲近自然、守护自然的全民行动。人人参与,将让更多湿地之“花”绽放在都市的美丽“画卷”上。(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南方南工作室 贺林平 吕绍刚)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