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麻辣财经: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3-12 14:46:21 攻坚战 持久战 保卫战 蓝天 财经

这几年,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非常大,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政府工作报告说,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

这些有力举措,换来了大变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可是,重污染天数减少明显减少,并不意味着全部消失。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打赢这场硬仗还需要不懈努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作战计划”的重点是什么?与去年有哪些不同?咱一起来看看。

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是抓住了治污“牛鼻子”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措施,包括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五大项,而且每个项目下都有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一段话:“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除了前面的约束性指标,针对蓝天保卫战的新举措只有两个关键词:钢铁超低排放、柴油货车专项治理。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治理重点,一个是工业企业,一个是交通领域,抓的都是‘牛鼻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工业企业方面,以前主要抓的是煤电,现在抓非电行业,钢铁行业是排放大户,自然成为下一步的重点整治目标。在机动车方面,则是抓住了重型柴油车的治理。他认为,抓住两大“牛鼻子”带动整个行业,空气质量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代表表示,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中,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是治本之策。这些措施,政府工作报告都有涉及。

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今年大气污染物下降的约束性指标,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来鹤代表认为,这些约束性指标,对持续减排来说难度不小。要做到细颗粒物浓度继续下降,不仅要超额完成约束性指标,而且必须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内容,绝对是蓝天保卫战“弹药库”里的重要武器。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是源头治理、协同治理的关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是必须强调的认知与共识。” 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委员告诉麻辣姐,“大气十条”实施四年成效显著,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清洁化提速等措施。尤其是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实施强化督查、量化问责、专家驻点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促地方治理力度明显提升,区域收获了更多的蓝天。但这不是治理工作的全部。

“改善成效显著但还很脆弱,同时,一些地方空气质量改善步伐相对缓慢,这些都在提示我们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刘炳江委员透露,正在制定的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中,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仍是主要方向。

3月10日的记者会上,环保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委员说,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在负重爬坡。一方面,措施执行下去,效果见到了,说明路子是对的、方子是正确的。另一方面,目前采取的措施应该说还不是根本性的,改善的力度还有限,改善的程度现在还是量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代表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建设,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是源头治理、协同治理的关键。 “生态环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生产生活方式出了问题,要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这还需要不懈努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孙秀艳)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