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藏”在地下的世外桃源,冬暖夏凉、住着安静,时间久了不想上去住楼房

来源:民生网2018-03-23 15:46:00 楼房 时间

摘要:听说河南有地下民居?那的居民为什么住地下,地下民居又是个什么样子……带着这些疑问,2018年1月,我来到了河南三门峡陕州区的地坑院。

地坑院是一种独特又奇异的民居形式,是我国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首先,我走进了老杨家院。听导游说,地坑院的建造共分为四个步骤: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

地坑院布局巧妙,从上往下看窖院为方形,站在院子中间看天空似穹隆,体现了传统的方圆之美,营造技艺反映了先人卓越的智慧。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婚俗文化主题院中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人民公社院也是一处颇具怀旧风格的院落。红色的标语、工农兵画报、黑白老照片、手握钢枪的红卫兵……50、60后的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是否勾起了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呢?

我最感兴趣的是穿山灶,是陕州人民发明的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七紧、八慢、九消停”意思是说,宴请宾客做流水席的时候,七个锅有些紧张,八个锅有些慢,九个锅不紧不慢正好。穿山灶的顺序:蒸、煮、炖、焖、保温。

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穿山灶充分利用了热能,几个锅同时操作,虽然外观粗朴,但结构巧妙,适用性强,充满了陕州民间的生活智慧。

在地坑院中,还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州剪纸。其中的黑色剪纸风格独特,除了陕州,其他地方的剪纸艺术真的很难遇到。

陕州区现存地坑院一万多间,一半仍有人居住,大部分是老年人。这位老奶奶说“地坑院冬暖夏凉,住着安静,还能防震,住得时间长了就不想上去。”

这是地坑院所在的北营村原来的老村长。老村长告诉我们,随着北营村地坑院被规划为景区,村民都搬到地上的房子里居住了。但对世世代代居住在地坑院的陕州百姓来说,不免更怀念那曾经冬暖夏凉的地坑院。

定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文/图:荷塘月色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