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即刻行动!保险业迎接“全面开放”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4-12 10:37:10 保险业 财经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4月11日上午,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称,将放宽人身险公司合资企业外资比例至51%,三年后对外资持股比例不再设限;未来几个月内,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开放程度如何?外资险企在华发展情况怎样?保险业全面开放,对投资者和消费者将带来哪些好处?对此,麻辣姐采访了有关专家和险企负责人。

17年来保险业开放比“入世承诺”做得更多,如今再次按下“快进键”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中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

我国保险业1980年复业,1992年美国友邦就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这在金融业是头一个。1992年上海试点引入外资保险机构,友邦以外资独资身份落户。

1999年“入世”谈判时,保险业对外开放是焦点之一。中国在2001年“入世”时做出如下承诺:

非寿险业务,外资可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股比可达51%,入世2年后取消股比限制,可以成立外资独资公司。

寿险业务,允许外资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占股不得超过50%。

保险经纪业务,外资股比可以达到百分之50%,中国加入后3年内即到2004年,外资股比不超过51%,加入后5年内即到2006年,允许设立全资外资子公司。

在经营地域方面,入世时允许外国寿险公司、非寿险公司在上海等5城市提供服务;入世后2年内,允许在北京等10个城市提供服务;入世后3年内,取消地域限制。

在业务范围方面主要有,入世后2年内,外国非寿险公司可提供全面业务,但不允许经营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公共运输车辆和商业用车司机和承运人责任险等法定保险业务。外国寿险公司可提供个人服务,3年内可开展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

此外,中国还承诺,对再保险的法定分保,中外直接保险公司向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分保比例,加入后一年由20%降至15%;之后逐年降低,加入后4年取消比例法定保险。

对照这份“诺言清单”可以发现:17年来,中国保险业不仅完全履行了入世时的承诺,还主动张开怀抱,“超条款”向世界开放市场!比如,2012年,允许外资经营交强险等强制责任保险,就是中国在“入世承诺”之外的扩大开放举措。而这一次,放宽人身险公司合资企业外资比例至51%,开放的力度更大。

对中国保险业全面开放,各方积极点赞。

北京大学风险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保险业作为当年中国入世谈判的焦点和入世后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在中国整个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与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的情况不同,那时候很多人对中国保险业和中资保险公司没有信心,直呼“狼来了”,而如今中国保险业和中资保险公司早已今非昔比。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多家公司位列《财富》500强。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已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行列,中国保险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开放进程的条件。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也是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因此,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开放,将为外资保险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商机。这些开放举措不仅为所世界期待,也是中国的主动选择。”郑伟说。

广阔蓝海等待内外资施展拳脚,优势互补增进百姓福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财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保险机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从入世之初不足1%增长到2016年末的5.19%;总资产截至今年7月末达到10022.5亿元,增长了300多倍。

外资险企往往定位于高端客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资占股25%以上的外资寿险机构统计,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已占20%以上。“如果算上股比25%以下的,市场份额还会更高。”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毫无疑问,外资公司为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很多积极改变。”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教授指出,经营主体的增加,促进市场竞争,加压中资企业奋力争上游。

“开放带来进步,保险业在过去的几十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开放密不可分。中国保险在复业的起步阶段,是国外的同行在保险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有卓越的经验,令中资企业获益匪浅,进而提升整个保险市场的运行水平,最终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多实惠。”众安保险CEO陈劲说。

专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13亿人口总量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商机和市场需求。中国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利好中国更利好世界,不仅能提升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增进中国消费者福祉,也能让外资企业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此外,保险是一种“中产需求”,即个人或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开始大量释放需求,如同今天中国的消费升级产品一样。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金以上时,保险业开始快速发展,而我国目前刚刚步入这个“放量增长期”。

“根据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的现代保险服务业,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深度(保费占GDP比重)要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保险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此外,财富管理、场景应用、数据计算、共享经济等外延需求,大养老、大健康的普世需求,对保险业而言,都是‘一浪接着一浪’的发展机遇。”王绪瑾指出,过去十几年,保险业保持了总体上两位数的年增速,未来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保险仍将是需求看涨的“消费品”,“说中国保险业仍有十年乃至数十年的黄金期,毫不为过。”

数据显示,2005-2013年,中国保险业保费累计增长362%,而同期全球为35%,美国、英国增长10%,日本为12%,欧洲为27%。中国保险业猛得很!发达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与中国相比增速很低,有些领域甚至趋于饱和。这种情况下,外资公司来华展业,能够给母公司创造利润,增加股东收益,市场空间很大。“中国保险业加快开放与保险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效应叠加,再加上新经济、新业态的成长,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将会有更大作为。” 王绪瑾说。

推动保险业全面开放,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仍存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环境中,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是两大主线。监管部门要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确保监管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需要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努力。”郑伟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曲哲涵)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