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智库锐见: 读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4-19 16:13:37 美好生活 新时代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是历史性的机遇,也面临历史性的挑战。其中“美好生活”概念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严格要求,又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的新期盼。但“美好生活”究竟应该什么样,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今天小智邀请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跟我们聊聊这个话题,分享他的观点。 

杨宜勇(图片由本人提供)

 我们已经有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

杨宜勇认为,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正确反映了我国由较低层级“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的转变。目前,我国年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这是走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生活开始爬坡上坎的一个关键节点。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29.3%,比上一年下降0.8个百分点,首次低于30%,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

中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他们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实践者,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基。杨宜勇强调,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改善基本群众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又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汇集普通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多元化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美好生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十三五”初期,我国将涉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现有管理体制和政策比较清晰、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支出责任、以人员或家庭为补助对象或分配依据、需要优先和重点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首先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目前已达到 18项,涉及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基本就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8个方面。这为低收入群众脱贫、逐步走向中等收入群体创造了基本条件。

同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超过2.5万元低于25万元)已超过4亿人,位居世界第一,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为中国培育自己的市场、挖掘消费和需求市场的潜力,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逐年增加(图片来自网络) 

创造美好生活的载体越来越多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广大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美好生活等不来,美好生活只能干出来,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目前,我国共有2226家国家级“双创”平台,包括135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87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区,它们共同组成了持续有序的创业生态。比如,2017年新增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超过了此前几年设立数量的总和。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调查显示,新设小微企业表现最为活跃,周年开业率达70.8%。而在新设小微企业中,初次创业企业占85.8%。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开业率最高,达78.3%。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投资创业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3月16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了3100万户),五年增加70%以上。它们为打造经济新引擎、催生发展新动力夯实了微观基础。新增市场主体活跃度持续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 

今年3月,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图片来自网络)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