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脑梗幕后“元凶”竟然是房颤

来源:民生网2018-04-23 14:30:56 房颤 元凶

脑梗,顾名思义,应该是脑部的问题,但70岁的林大爷,中风却是房颤惹的祸。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表示,房颤引起的并发症,最严重的就是脑中风,发生率约占5%。相较于没有房颤的患者,中风风险平均提高了2-7倍。当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时,中风风险又会大大提高。

70岁的林大爷有一天正在下棋时,突然发现眼睛和手不听使唤,站起来的一瞬间,头晕目眩,栽倒在地……初步检查他患了脑梗死(俗称脑中风)。详细检查后得知,林大爷患有房颤,这次正是房颤引起的脑中风。

“明明是脑梗死,致病原因怎么会是心脏呢?”家属得知病情后表示。据了解,林大爷两年前确实患有房颤,医生曾多次提醒他坚持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否则会有脑卒中的风险。可是他觉得吃药太麻烦,不能严格执行医嘱,没想到还真的中风了。

邵永丰教授介绍,很多房颤患者都没有重视和规范治疗,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脑梗死,也有的患者因脑梗死住院检查后才发现病因是房颤。房颤患者,心房的颤动频率每分钟可达到300—600次。由于收缩频率过快,压力就比较小,会让左心房中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容易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个地方,随血液流动到肾脏会引起肾栓塞,流动到大脑就会引起脑梗死,其中90%会流至大脑引发脑梗死。脑梗死,即人们常说的脑中风,其发生风险比非房颤患者高出6倍,病死率高达24%,且存活者多遗留肢体残疾。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据流行病调查研究,全国有近1000万随时都有脑中风的危险。

邵永丰教授表示,迷宫手术,切除左心耳,将血栓的大本营连锅端,林大爷接受手术后目前恢复良好。邵教授解释,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主要起源于左心耳;非瓣膜型房颤,左心耳血栓占心房血栓的90%左右; 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左心耳切除,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房颤治疗术后血栓栓塞的几率。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均可以在直视下结扎或切除左心耳,操作经济简便安全。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房颤?

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有些房颤患者有心慌感,有些人没有感觉。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资料显示,中国房颤患者约在1000万以上,居世界首位。

房颤有哪些临床表现?

房颤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眩晕,其中快室率心房颤动的患者发作房颤时,心室率可达100-160次/分,大多患者可感到明显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而心室率持续增快的患者中,房颤可引起快速性心肌病,包括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减低,如心动过速得以控制,上述症状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哪些人是房颤的高发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的患者;年龄大、肥胖、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大量饮酒者等。

通过哪些检查能够判断房颤呢?

一些患者自觉心慌、乏力时,可通过数脉搏有一个初步判断。数桡动脉,也就是手腕的脉搏。每分钟60-100是正常的,而房颤的患者不仅跳动的频率是不定的,跳动的力度也是有强有弱。如果脉搏绝对不整齐,持续时间较长,高度提示房颤。要确诊房颤需在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其他基本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房颤有哪些治疗方式?

临床上,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治疗等。最新的外科胸腔镜下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一站式治疗房颤,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即提高了房颤治疗效果,术后病人3-5天即可康复,同时对左心耳进行切除,大大地降低了脑脑梗塞发生的危险。

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优势有哪些?

切除左心耳,将血栓的大本营连锅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主要起源于左心耳;在非瓣膜型房颤,左心耳血栓占心房血栓的90%左右; 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左心耳切除,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房颤治疗术后血栓栓塞的几率。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均可以在直视下结扎或切除左心耳,操作经济简便安全。(陈晓晨 宫丹丹)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