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新知青兰毅

来源:民生周刊2018-04-24 14:21:02 青兰 新知

按照所学专业,兰毅应该成为一名司法警察。但自从大学毕业那年开始支教,他便一头扎进了乡村教育。

虽然是在城市长大的独生子,但面对乡村生活,兰毅并不怕苦,“经过4年的警校生活,还有什么苦不能吃?”

兰毅爱折腾,即使是支教也不仅仅满足于教学生,还要教家长、参与村庄建设。如今,他曾经支教的村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马丈子村,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他教过的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又有了新的人生方向:为农村妈妈提供在线育儿咨询。

支教生活

兰毅至今保留着支教时学生的作品,有他们的作文,也有他们稚嫩的画作……5年过去了,他还挂念着他们,也挂念着那个村庄。

现在,马丈子村小学的老师有时会发来一些照片,让兰毅高兴的是,还有老师在采用小组教学,当年志愿者在学校尝试的一些教学方法还在延续。

2011年,兰毅刚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为中国而教”支教项目,他与另外两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到青龙镇马丈子村小学。

第一次去学校上课时,校门口一侧写着“危房”二字,吓了志愿者一跳。因为村庄贫困,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学校有8个班的建制,却只有11位老师。

由于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兰毅一直在努力摸索教学方法。一开始很难,但慢慢地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学校教学条件差,兰毅设计了一堂特殊的课,让老师和学校共同修建乒乓球台与篮球架,并在修建过程中,整合了多门课程,如语文、数学、绘画、设计、材料配比、历史等。“学生们很有兴趣,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为了引入网络教学资源,兰毅想为学校通网,但镇上的营业厅都拒绝给村里拉网线,“村里穷,他们感觉没钱赚。”他往各个营业厅跑了一趟又一趟,最后终于有一个营业厅同意拉一条线,但村民又反对了,有人怕对孩子不好,有人不愿意网线从自己房顶过……

兰毅只好一家一家沟通,用了一个学期时间,网线才顺利入村,不仅学校通了网络,很多村民家里也接上了网线。

网络通了之后,学校老师查资料、备课方便了很多。兰毅又联系公益组织为每个教室捐赠一台电脑,给学生开电脑课,也播放一些网络课程。

村校共建

在教学中,兰毅发现,课堂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班上有个孩子成绩倒数第一,通过老师鼓励及补课,他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20分提高到40分,本来应该高兴,但孩子回家后还是被父母骂了一顿。

另外一个孩子更让兰毅忧心,他整天在学校不说一句话,兰毅经常找他谈心,引导他跟其他学生玩,一个学期后终于有了改善。但寒假过后,孩子回校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通过家访,兰毅发现,村民文化水平低,而且不少家庭经常打骂孩子。他意识到,要真正教好学生,必须改变村民的认识,改变这个村庄的面貌。

改变从一份校报开始。兰毅组织老师学生一起编了一份校报,校报的一面主要刊登学生的学习情况、作文等,另一面则是一些生活、农业知识、村史等。

校报每期印1500份,发到每个村民家里。意外的是,这份校报在村里大受欢迎,很多村民看完后还把报纸贴到墙上。

他利用晚上时间开办了家长学校,请各类专家给村民讲致富经、教育知识等,还建立了村民秧歌队、老人协会等社群组织,启动了小型经济合作扶持项目,给50户孩子家里发放小白兔兔苗,供村民养殖。

这些项目都需要钱,志愿者每个月只有1200元的生活补贴,兰毅省下一半用作活动经费,还是远远不够。除了上课、组织活动,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网上筹钱。

“有时候半年只能筹到几千元,很难。所有的项目一开始都要自己垫钱,做出成效后才可能得到资助。”支教既定的两年时间到期后,兰毅自愿在村里多留了一年。“主要是舍不得,而且社群没有稳定。”

实际上,这一年里,原有支教项目不再给他发放生活补贴,他只能自筹经费。他为村庄做了很多规划,发动了村里有史以来的一次大扫除,清理了河道的生活垃圾。曾经一天内爬遍马丈子村的山,拍下村庄美景,制成画册。

“他算半个村官了。”村主任马利这样评价兰毅。

服务农村妈妈

离开马丈子村后,兰毅来到北京工作,曾跟朋友一起创业,做了城市0~6岁母婴和早教在线家长社群。

“农村家长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但我经常会想起曾经支教的孩子、村民们。”后来他到一个非营利性智库做经理人,接触了大量专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便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乡村妈妈在线育儿项目。

“农村妈妈是最辛苦和焦虑的群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普遍不自信。农村一方面信息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有错误的信息干扰,比如传统的坐月子和育儿观。我希望调动最好的专家,用最好的教育资源去服务农村妈妈,赋予她们育儿的信心。”兰毅说。

今年3月份,这个项目意外地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上,虽然最终在路演阶段失败,但这让兰毅想清楚了一些问题,“在城市里我日夜挂念的是什么?在做什么的时候感觉永远不会累?什么样的声音给了我力量?”

“我决定全职做这个事情。”在春日午后的阳光下,兰毅郑重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而立之年,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方向,他觉得是最大的幸福。

△兰毅希望用最好的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妈妈。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