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谁说中医慢郎中?这个病中医就能救急!

来源:民生网2018-04-27 14:46:44 中医 郎中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对一些慢性病来说,中医可以治本。然而,对一些难治性疾病,特别是现代医学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时,运用中医中药方法,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达到标本兼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是典型的疾病。

据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孙雪梅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ITP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无差别。ITP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新诊断、持续性(持续时间在3~12个月)及慢性(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2个月)。成人典型病例一般较隐匿,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史,病程多为慢性过程。儿童ITP一般为自限性,约80%的患儿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通常在感染后2~21天发病。

一般起病隐袭,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出血点及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等。紫癜及淤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常见于下肢及上肢远端。ITP患者的出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数在20~50×10/L之间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少数为自发性出血,如淤斑、淤点等,血小板数小于20×10/L,有严重出血的危险,血小板数小于10×10/L,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查体通常无脾大,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大,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儿童急性ITP在发病前1~3周可能有呼吸道感染史,少数发生在预防接种后。起病急,少数表现为暴发性起病,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淤斑。皮肤淤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齿龈,口腔可有血疱。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不到1%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如患者头痛、呕吐,则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少数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很多,虽然对病情缓解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体上看治标不治本,病情反复,效果差。输注血小板、激素类药物和脾切除等方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治疗率不足35%。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辨证施治,有效治疗率明显提高。

主要辨证分型

1、血热妄行型:

起病急,来势快,皮肤出血点、紫斑明显,色鲜红而密集,或有发热恶寒、咽痛、口渴,常伴牙龈出血、鼻衄,甚则便血、尿血、妇女月经量多,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

2、气虚不摄型:

起病缓慢,劳累加重,瘀斑色暗淡,多呈散在出现,时起时消,反复发作,头昏乏力,面色萎黄,胸闷气短,食少纳减,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型: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皮肤紫斑时轻时重,或伴鼻衄、牙龈出血 ,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渴咽干,或有潮热盗汗。舌光红少苔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茜根散加减。

4、瘀血阻络型:

病程日久,迁延不愈,瘀斑色暗,面色晦滞,唇甲紫暗,或手足麻木,女性闭经。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止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四物汤加减。

除了积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每天保证充足睡眠,切忌熬夜,生活有规律,注意冷暖调适,适时增加衣被,慎起居,防外感;平时居住环境和车辆内饰要保持绿色装饰,远离污染;不随意服用安眠药、止痛药、感冒药,不随意注射疫苗等,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昆虫、花粉、油漆、宠物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血象变化,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同时科学饮食,荤素搭配,可以配合中医食疗。

据悉,5月10日下午2::00---5:00,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将在门诊一楼大厅举办“提高ITP认识 远离发病风险”大型义诊讲座公益活动。届时,血液科专家将现场免费义诊,同时开展科普讲座。(冯瑶)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