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投资理财套路深,怎样才能“只买对的”?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5-03 13:48:15 套路 投资理财 财经

日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表声明称,近期有不法人员假借亚投行名义,面向中国民众非法集资及发售虚拟货币“亚投金”,亚投行对这样的欺诈行为表示严厉谴责。自2016年1月开业以来,亚投行从未开展任何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也没有发行任何虚拟货币。对于在中国出现的假借亚投行名义进行欺诈的行为,亚投行提请民众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骗子打着亚投行的名号进行金融诈骗,也真是吃了豹子胆。亚投行是由中国首倡成立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目前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员加入,主要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投资。亚投行虽然在名称上有“银行”二字,但它跟老百姓熟悉的商业银行截然不同,它不办理存款和房贷,也不卖理财产品,更不可能发售虚拟货币。

很多时候,不法分子的“坑蒙拐骗”之术,就是把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吹得神乎其神。前段时间,有外地朋友打电话问麻辣姐,说有人向他推荐一个 “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资金安全回报高,而且是“内部集资”不对外,这样的项目能不能参与?麻辣姐的回答是:不能!千万别信!

麻辣姐跑财经多年,国家重点项目见过不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项目是通过“秘密渠道”进行集资的。况且,这个投资一传十、十传百,都已经传遍小县城了,还有什么“秘密”和“内部”可言?明摆着是忽悠人嘛!

投资理财陷阱不少,骗子的“话术”更是五花八门,都识破也并非易事。所以,对百姓来说,还是要给自己定个原则:投资理财,要到正规的机构购买正规的产品。如果坚持住了这条底线,至少可以避免“走错门”,接下来才有可能“投对资”。

买理财产品请到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

投资理财渠道不少,是存银行买国债,还是买黄金买股票,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而购买理财产品,也成为很多的人选择。

对金融机构来说,理财产品属于资产管理业务,也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余额分别为11.6万亿元、11.1万亿元、16.8万亿元、13.9万亿元、2.5万亿元。

除金融机构外,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也十分活跃。但由于缺乏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产品分拆、误导宣传、资金侵占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演变为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扰乱金融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那么,普通百姓应该到哪里买理财产品?或者说你打算委托谁替你理财呢?

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意见》指出,资管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而且,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不得代销资管产品。

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个“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投资基金的发行和销售,国家已有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要按专门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也就是说,除了私募投资基金,其他非金融机构均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您听明白了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它们是发行销售理财产品的正规渠道,您可以到这些机构去买。非金融机构有哪些?除了金融机构都是非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以后就别到那些地方“理财”了。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管业务的情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通过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规范清理,依法予以处罚。

金融机构不再对理财产品打“包票”,盈亏由买家自行承担

那么,是不是在金融机构买了正规的理财产品,就可以保证稳赚不赔?

以前理财产品确实有保本保收益的,但今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意见》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这意味着,刚性兑付被打破,金融机构不再对理财产品打“包票”,即使是正规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也可能有赚有赔。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股市里的这句话,股民们都知道。对于资管业务来说,也有一句话叫:“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意思是金融机构出售理财产品,是替客户理财,所以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尽职尽责;而购买哪款理财产品是客户自己的选择,赚钱和赔钱都是投资者自己来承担。

“资管业务属于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投资风险应由投资者自担。”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没有了“稳赚不赔”的承诺,理财真的成为了“技术活”。作为投资者,需要不断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要了解市场的波动,尽量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对自己也要有一个客评价,不要购买超出自己风险能力的理财产品,“买者自负”不要成为自负的买者。

当然,金融机构既然“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就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如果金融机构因违法违规、违反资管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技术故障等,给资管产品财产或者投资者造成了损失,那就要通过风险准备金来弥补投资者。金融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应当按照资管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

如果您一定要“保本保收益”,这样的“产品”其实也有,而且上了年纪的人对它们熟悉又喜欢:那就是储蓄存款和国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王观)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