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反复腹痛腹泻别大意 警惕是炎症性肠病

来源:民生网2018-05-21 15:23:26 肠病 炎症 大意

很多人都把腹痛、腹泻、消瘦这些症状当成普通的拉肚子,但其实有可能是炎症性肠病。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陈洪主任医师表示,目前很多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有很多病人因为误诊而拖延成了疑难重症。

炎症性肠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升高

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的改变,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关于克罗恩病的病因,陈洪主任医师介绍,有可能是病毒、细菌、痢疾或者是药物,但确切病因不明。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克罗恩病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比如遗传、感染、免疫系统紊乱、环境等。虽然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存在基因易感性,但炎症性肠病不是遗传病。陈洪主任医师指出,这两种疾病均可有皮肤、关节及眼部病变,且这两种疾病均为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并具有致残性。

克罗恩青睐年轻人 15岁到30岁易发

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慢性、反复发作炎症,从口腔到肛门这一条消化道,从食道、胃、十二指肠、再到小肠、大肠、直肠,甚至直肠旁边的皮肤都会受到影响。

陈洪主任医师指出,克罗恩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发病人群最高的还是15岁到30岁。其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便困难、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些患者表现为肛周病变,比如肛周脓肿、肛瘘等。此外,由于克罗恩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因此还有些全身病症表现,如引起眼睛的红、肿,口腔溃疡,关节的病变、骨质疏松,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肾结石,胆道自身的免疫性疾病。

长期腹泻腹痛  警惕克罗恩病

在生活中,腹痛腹泻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多数人都抱着忍忍或者吃几片抗生素试试的心态,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长期吃抗生素还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加重病情。假如腹泻、腹痛持续了1-2个月,或者在接受了抗生素等正规治疗后,仍反复腹泻、腹痛、便血,甚至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肠镜等相关检查。

陈洪主任医师介绍,虽然克罗恩病是属于一种难治型疾病,现在的医疗手段没有办法彻底根治克罗恩病,但是可以疾病的症状控制住,病人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长、发育、生育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专家提醒,年轻人遇到腹泻,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认为自己凭借强健的身体就可以扛过这些“小毛病”,尤其是出现长期腹泻、腹痛时,应该警惕是否存在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规范治疗是关键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给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对患者的心理和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但只要能早期诊断,给予恰当治疗,是可以控制的,因为它是慢性、良性、炎症性的疾病,所以对于疾病正确知晓、正确诊断、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中国很多患者没有得到确诊和正确治疗,有些患者长期吃激素,治疗不规范,不恰当用药带来了严重的感染。炎症性肠病的累及面比较广,在消化科里属于较为复杂、疑难的疾病,其中克罗恩病的治疗更为复杂。因此,比较疑难的病症应规范、有目的性的随访,或先行试验性治疗再加以诊治。炎症性肠病的确诊并不容易,要有临床、内镜、病理、CT、随访多方数据综合诊断,还要排除肠道肿瘤、痢疾、肠结核、白塞氏病、肠道淋巴瘤等容易混淆的疾病。

冰箱食物要少吃  高热量、高蛋白食物要戒掉

陈洪主任医师介绍,曾有研究证明克罗恩病可能和常吃冰箱里储存的食物有关。因为储藏在冰箱里的食品会产生细菌、常吃不利于健康。因此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长期存放在冰箱的食物。

另有研究发现,在西方这个疾病就比较常见,因为他们的饮食中常常含有大量糖以及人工合成脂肪。因此,要预防的话,从小就应少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不抽烟,少吃过度油炸食物。陈洪主任医师表示,这些与克罗恩病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直接关系。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致使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紊乱,而导致疾病发生。

另外,不当的饮食可以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对此,专家提醒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除了饮食外,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炎症性肠病的康复,同时能够减少炎症性肠病的复发。(崔玉艳)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