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潘淑丽:让数学更好玩

来源:民生网2018-05-24 16:20:51 数学 潘淑丽

清晨五点,天才微微放亮。潘淑丽便轻轻关上家门,往地铁站走去。二十多年来,这条路早已改换了模样,可对潘淑丽来说却再熟悉不过。这条路是她通往三尺讲台之路,是拥抱心爱学生之路,是点燃希望和梦想之路。无论环境如何变更,她对教师这份工作的执着和信仰永不磨灭。

今年40岁的潘淑丽,199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扎根小学义务教育整整22年。如今她是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的一名高级教师,并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由她创办的“数学好玩”社团,深受孩子们喜爱。她曾自主创编100多个游戏活动,课程和论文获奖无数。

每天早上五点,潘淑丽就准时从家出发。学校要求班主任七点到校,而她总是提前半小时就到教室,准备教学用的课件、教具等。下午孩子们放学后,潘淑丽又继续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和学生家长汇报学生近况,等到回家已是夜幕降临。用“披星戴月”来形容潘淑丽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为过。

她的努力换来的是数不尽的荣誉和学校以及家长对她的肯定,海淀区七一小学的校长这样评价她:“潘淑丽老师具备很深厚功底的教学经验和极高的教学修养。”一位学生家长说:“潘老师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对孩子们毫无保留的爱,把孩子交给潘老师,我们很放心。”面对荣誉和美誉,潘淑丽却很平和:“我只是太热爱这个职业,努力去做好分内的工作。”

别怕犯错,课堂因错误更精彩

说起数学,总会让人一阵头痛。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对数学下定义:“数学是符号加逻辑。”数学是一种高度理性和抽象的学科,成年人尚且对此头痛无力,何况思维还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如何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头等难题。

潘淑丽在22年的教育经验中,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数学教育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让他们知道数学并不是抽象的高高在上,而是离他们很近很近。”

比如在讲度量单位这一节课,她让学生自己种蒜苗,用尺子测量蒜苗生长的长度,记录下来蒜苗成长的足迹。“这一颗颗蒜苗是孩子们亲手栽种的,这是他们的作品。每天一回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记录拍照,观察蒜苗生长的长度,你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来这股认真劲儿。”潘老师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

课堂互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些学生天性活泼,积极主动,像小猴子似的上蹿下跳,生怕老师看不到他们;而有的学生则比较内敛,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担心回答错被老师责骂、被同学笑话。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节课举手回答了十个问题,有的学生还没被老师叫到过。“我跟孩子有个互动的小窍门,如果没回答过问题,就用手比划一个零,回答过的,回答了几次就比划几的手势,”潘老师说,“这样就让孩子们有公平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小小身体,大大书包,小学生繁重的家庭作业曾一度引起社会轩然大波。“我给孩子们留的家庭作业很少,10到20分钟内就能搞定”,潘淑丽老师说。比起让孩子一遍一遍机械重复地做课后习题,让他们自己体验会更有乐趣也更有效果。潘淑丽经常会在课堂上模拟各类生活情景,比如让孩子们角色扮演顾客和老板,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将加减乘除熟练运用、铭记于心。“有时候孩子们会犯错,比如找钱找多了,或者一颗糖卖到了100块。”潘淑丽说着,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些错误给课堂带来了很多欢乐,孩子们能在欢乐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枯燥无趣的数学课堂也不再干巴巴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有生命了。”

潘老师告诉你,数学其实很好玩

让课堂动起来,是潘淑丽老师的教学秘笈,而她的“制胜法宝”则是数学游戏。据了解,她曾自主创编数学游戏100余种,研发手指游戏、骰子游戏、锁码方块等各类游戏,种类繁多,内容涵盖加减乘除、平面几何及空间想象,极大锻炼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潘老师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很多学生会在放学自发留下来,跟潘老师探讨数学游戏。学校有舞蹈社团、体育社团、音乐社团,潘淑丽就想,要不我们也成立一个数学社团?这样就能让更多孩子加入到数学游戏的队伍中来。潘老师跟数学组的其他老师提了这个想法,老师们都一致赞同。

然而筹备初期并不那么顺利,因为对于老师来说,平时正常授课备课已然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而数学社团则要求老师们在授课备课之余,抽出时间准备社团的课程教案,游戏需要的道具、玩具、图画等,有时候还需要剪纸、做手工。这无形中给老师们增添了巨大的工作量,而这庞大的工作量,只是一项义务劳动,并没有任何物质回报,老师们踌躇未决。在潘老师以身作则的感召下,数学组的老师们也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数学社团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经过数学教研组老师们为期两年夜以继日的筹备,在学校的支持下,“数学好玩”社团终于成立了。

社团成立之初,报名参加的学生仅30人,都是老师们自己班的学生。社团虽小,异彩纷呈。每周二、四下午放学之后,校园里总能听到从一年级教室里传来的欢声笑语,这就是潘老师“数学好玩”的游戏课堂。从乘法儿歌到手指游戏,从七巧板到锁码方块,从扑克牌到骰子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在潘老师和数学教研组其他几位老师的努力下,数学社办得有声有色,参加“数学好玩”课的孩子们数学成绩飞速提升,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极大反响。

如今数学社团已有400多名学生,孩子们一传十、十传百,都争先加入数学社,教学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初、中、高年级。

在潘淑丽看来,和孩子们相处有种无与伦比的乐趣,每个孩子都是未开发的小宇宙,而老师便是那个拓荒者。“这个过程中你会受挫,你会时时刻刻都把心悬在嗓子眼儿上,可是当他们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你都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莫大的幸福。”

我总要做点什么,才对得起他们

2010年,对于潘淑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她迎来了事业的重大转折点——从房山区城镇小学调入海淀区七一小学。作为全国文化教育资源之首的海淀区,区内高校林立,坐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坊间曾传言,在海淀读小初高,一只脚踏进名校。

能在海淀区任教,一直以来是潘淑丽的梦想。然而这份梦想的背后,却是双倍的付出和汗水。由于工作跨区变更,潘淑丽在房山区努力耕耘14年所获得的一切荣誉奖项,在海淀区只能清零。这位有着14年教龄的骨干教师,如若来到海淀,又将从头开始。

一面是十四年寒来暑往换来的不菲成绩,一面是需要重新开始的教育梦想;一面是老学校的苦苦挽留,一面是新学校的闪耀聘书,潘淑丽的内心也有过挣扎。海淀离房山很远,可这相距五十多公里的路程,也不能阻隔潘淑丽追求理想的心。她最终还是踏出了这一步,这一步将她过往的荣耀踏得粉碎,也将她带入了人生新征程。这一步是破茧、是涅槃,是浴火重生的勇气。

刚到海淀区七一小学,她的工资只有1500元,连原来工资的一半都不到。这样微薄的工资她拿了足足半年,有时候她甚至连孩子课外补习班的费用都拿不出来。可是即便境况再困窘,她也从未怀疑自己的选择,从未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当时学校官网上贴出一张通知,北京师范大学每月将组织一场讲座,来自全国优秀的小学教师届时将做课程分享交流,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学习。潘淑丽看到这个消息,浑身血脉喷张,她放弃周末陪伴孩子的宝贵时间,远赴海淀去听讲座。这些讲座对她影响很大,她由此触发灵感创编了100多种数学游戏,并开发出“数学好玩”课程,这是七一小学的首例。

她像一个战士,朝着自己的理想倔强地奔跑着。她用了两年时间,拿到中级教师资格,又用两年时间,拿到高级教师资格。2010到2017这七年间,她的课程获奖12个,其中国家级课程1个,市级课程6个;论文获奖22篇,其中教育部级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2篇,市级论文10篇;数篇文章出版于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社;连续七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这些光鲜的履历又重著了她昔日的辉煌,可是潘淑丽追求卓越的脚步却从未停下。前段时间去台湾考察交流,她被台湾的一种“数学魔术”深深吸引,回来之后在原版魔术基础之上,创编出一种新的数学魔术“神器的水晶球”。这个魔术的原理来源于9的倍数,即任何一个两位数,减去其各位和十位相加之和,都将是9的倍数,将9的倍数用同一种图案标写,“无论学生出的数字是多少,我都能把图案‘变’出来,”潘老师狡猾地笑了,“这个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争相出题,在玩的过程中对9的乘法法则烂熟于心。”

从房山区一个山区学校,到房山区城镇学校,再到海淀区七一小学,潘淑丽奋斗拼搏的脚步从未停下,她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笃笃前行,“下一个目标是特级教师”,潘淑丽笑着说,她的眼睛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这是信仰之光。(黄媛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