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山西晋城城区大力推进农林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民生网2018-10-26 16:01:26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紧紧围绕“打造全市全域旅游大本营”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农林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

充分依托区位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和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打造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村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服务功能,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风情魅力村镇,实现村庄风貌、村落文化和村庄经济的同步提升。大力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积极发展体验农业,培育市民农园、银发农园、教育农园,让“农家乐”“休闲农业”“文化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形式遍地开花,提升市民体验感。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农旅文三位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积极发展苹果、梨、桃、杏等赏花水果和葡萄、草莓、樱桃等特色鲜果种植,分区域布局、分时段栽培南北方瓜果蔬菜,丰富四季农产品采摘,规划建设20个高端休闲观光采摘园。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民俗观光村和农业主题公园等农业旅游重点景区,提升司徒小镇、景熙绿谷等10大农业园区开放水平。鼓励发展特色小镇民俗游、现代农业园区游、农家乐等多种旅游形式,集中打造一批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高水平的“休闲农庄”“文化农庄”“田园农庄”和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规划建设5个左右特色高端民宿聚集区。在区域内白马寺山至吴王山绿道沿线、川东路沿线、晋高一级路沿线,按照“乡村面貌景观化、农事生活旅游化、乡风民俗产品化、农副产品商品化”的要求和“村中有景、前后有院、内外有闲”的标准打造出不同主题特色的景观村、休闲居、乐活场,打造乡村慢生活休闲度假目的地,至2020年底力争培育一批不同主题的旅游示范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示范点和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现代休闲农业体验基地。

充分挖掘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书院文化、工业文化、非物质文化传承等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活动,大力提升以演绎晋城煤铁之乡、冶炼之都发展史的《千年铁魂》实景剧,叫响司徒小镇《又见老山西》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将司徒小镇、华谊兄弟星剧场、程颢书院等文旅项目打造成为国内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景区。

大力鼓励、引导程颢书院、司徒小镇、翰林学府、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旧址等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设立传统国学、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等专题研学教育基地;通过整合本土教育资源,鼓励本土教育与异地教育之间通过学校互访、教育交流、论坛峰会等方式,以推广教育成果、学校办学,展示学生多元学习,拓展视野为研学目的的教育旅游发展。

充分发挥山西清凉避暑、厚重文化等资源优势,借势“夏养山西”的康养品牌,依托中心城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养生养老产业优势,加快白马寺康复疗养载体项目、避暑休闲特色文化养心康养项目、运动养生项目、森林康养基地项目、食疗养生项目等文旅康养系列产品,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服务高端的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中心等国际化度假医疗服务机构。

立足晋城市山地资源,有机整合城市绿道、全民健身中心、山地健身、山地自行车等运动产品,引导和鼓励登山、徒步、骑行、户外拓展、户外露营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引导和鼓励西上庄办事处、北石店镇整合区域内资源开发骑游路线、体育小镇,打造太行精品山地户外路线、赛事活动和旅游产品。

(高俊明)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