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陈法信:行笔如云 施墨如泉

来源:民生网2018-11-20 14:03:00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自然之灵、育芬芳之美、凝智慧之趣,乃中华文化之瑰宝、五千年文明之精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家通过写心养气的笔墨传递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如若一剂灵丹妙药,给大众美之享受,灵魂之滋养,入肺纳俯,奇妙无穷。

陈法信先生书法,行书如闻听高山流云之韵律,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楷书如出入金碧辉煌之庙堂,端庄典雅、威严肃穆,草书如极目缥缈江河之飞鹜,飞掠疾驰,纵逸翱翔。陈法信聚浩然之气,积博学之才,孕育今天之面貌,乃得天地之灵性,纳万物之菁华,熔铸今日之特点,给观者审美之情趣、哲思之启迪、心灵之享受。

陈法信,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现兼任首都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清美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等诸多职务,先后受教于刘洪彪、张建会、刘文华、杨明臣、李松、王厚祥、余润德、张江舟、梅墨生、郭石夫、贾平西等书画名家,并得到陈洪武先生耳提面命的指点。他的书法作品,不管是真草篆隶行,还是硬笔书法曾先后参加全国各类大展,并屡获殊荣,在绘画与篆刻方面也涉猎较深,并独具面貌。

观陈法信行书诸葛亮《诫子书》,飘逸雄卓之姿态,极涌“二王”之美韵,体势紧密得兰亭之神态,姿态朗逸取《淳化阁帖》之飘逸,行笔如云,潇潇洒洒,施墨如泉,清清爽爽。线条遒劲隽美、含蓄多变,笔力爽朗沉雄、力透纸背,章法布局严谨,疏密得体,沉稳中流露俊秀之气,奔放中严守古帖之法。行草书《古诗二首》、刘禹锡《堤上行三首》,信笔拈来,挥洒自如、笔墨酣畅,章法中方圆互用、浓淡并举、行中夹草、落笔成惊雷,快意十足,这得益于酷学古法、临碑摹帖,碑帖结合,在继承传统上深下苦功,并取法乎上,深得张旭《古诗四帖》而揽其标,研摹怀素《自叙帖》而入其室。纵观陈法信行草书的整体面貌,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严谨,点画交错,线条枯实相依,能深入“二王”的潇洒自由,以变化显风采,奔放有度、挥洒有法,笔墨质地又承传张旭、怀素线条纵逸之精神,笔随心走、恣意老辣,依心性而书写意趣,情感饱满,笔墨动人。

当代书法家,均以行草书法,酒酣耳热后狂聊,羞于楷书示人,楷书难成,书写小楷更加不易。书小楷者,需舒缓心境、戒骄戒躁,以防小楷拘谨而无神采。观陈法信临习初唐大家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碑》,小楷面貌,华美绝伦,如春风含香,秋水视底,能把楷书写得如此质地干净,与陈法信个人修养有异曲同工之妙,陈法信的书法艺术修养可见极其心境清明。纵览陈法信其他小楷,亦是如此,书法心境,宽厚广博,大胸臆写小楷,小而不拘,方格之内,天地之阔,小楷能出如此精神,乃陈法信功力之深的见证。

当代书坛不应该是丑书、吼书的世界,而应该是一个引领时代审美导向的艺术精神,艺术家对传统的深入决定着书法艺术面貌的纯粹程度,独到才情和学识,决定着书法作品的品格,书坛各种乱象需要艺术家保持清醒和冷静,不骄不躁、不愠不火,沉下心来创作才是当代艺术家“不忘初心”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取向,陈法信对书法的坚守和忠诚,以及他所取得今日之成绩,给当代书坛带来一抹清新,为哪些江湖的丑书者带来一种思考,亦是一种借鉴。

(文/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