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民夜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民夜读

懂得尊重不同,才是最高级的修养

来源:精读(ID:jingdu999)2018-12-08 10:34:14

摘要:“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1

近期在网上看知乎发现:很多问题的回答,为什么这么难求同存异?

并不是说不允许反对、辩论,而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都要批判、嘲讽一番,再好好答题,这又是何必?

这种现象,不止在知乎上是如此,很多公共社交平台上也都存在。

就像有位网友所讲:可能我们从小被告知的就是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所以总想分个高下,分个对错。

虽然我们后来知道了,在很多情况下,对错美丑根本没法分得特别清楚。

纵然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其实也不应该去绝对地去批判、轻视别人的观点。

其实归根结底,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尊重不同。

2

最近看了由汤姆·克鲁兹主演的电影《少数派报告》。

一部十几年前的科幻电影,讲述的是在未来,三个有预知能力的先知,可以预测犯罪,并在犯罪发生前制止犯罪。

三位先知在面对未来会发生的犯罪时,都会有自己的解决意见。

当三个人意见一致时,事情就顺理成章;但当三个人意见不一致时,则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不过,他们不单单只是保留了多数意见,同时还会保留一份少数意见的报告,因此就被称为“少数派报告”。

《论语》里有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

在人际交往中,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觉得这与“少数派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用一种意见去解决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各自的意见。

我想,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该留有这样的“少数派报告”。

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即使他们是少数派。

周国平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来自于无法接受“对方跟我不同”这个事实。

观念不同,是很多社交矛盾的根源;志趣不同,也是很多亲子关系中的隔阂之一。

人各有志,人生也是独立的,没有谁的人生是标准答案。

世间不同的事情很多,不必非要争出个高下。

一个人的修养就体现在,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面对不同时,同样适用。

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应该是自由的。

何似,精读主创

(责任编辑:朱浩铨)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