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袭古创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电视 > 袭古创今

秦杰:书法的美感与文人的境界双重并峙

来源:民生网2019-09-17 14:34:02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是书法家技法与审美的统一,更是书法家人生哲学、艺术真谛、处世哲学的高度结晶。笔者曾很长时间无数次地拜读秦杰的书法作品,气势飞动的行草,遒劲隽美的行楷使笔者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带着期待的心情,一睹庐山面貌,秦杰似火般的热情,扑面而来,似童般的真诚,让笔者与秦杰心灵相通,犹如数年交往的老友,娓娓谈说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观点,使笔者体悟许多真知,并深受之惠。

秦杰出生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可能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可能血脉中自然流淌着先辈的艺术基因,幼年的秦杰就喜欢书法,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从懵懂少年到活力四射的青年、从艰苦的农村突出重围考取师范学校到回乡教学、从盐务局文书借调到法院从事文职工作,直至退休,在法院边上租一间书房,一边创作书法,一边代写诉状,几十年来,秦杰从没有离开传统文化,追求书法艺术也成了他难以割舍的夙愿。躬耕在艺术的长河中,秦杰以楷书筑基,以行草、行楷、榜书立貌,上溯魏碑与篆隶,宗法历代大师,下及文徵明、祝枝山、以及“翁、成、刘、铁”等明清巨匠,醉心古典诗词,悟辞章文采之妙,朝夕临碑摹帖,参披离点画之理,并旁参董其昌、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人,积学厚养、广收博取。他从法度严谨的唐楷到韵致连连的 “二王”,从姿态婉转的明清到抒情达意的宋元,再到写榜书、写毛体书法,秦杰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秦杰有着非同寻常的书法童子功。

著文章、练书法,探寻在艺术道路上,秦杰以追求真功为本,扎实修书,认真从艺,不被浮云遮眼,不为趋利蔽目,苦心孤诣,皓首穷经,处深邃静心之途而妙手偶得,积大道于心源而新意频频,跌宕起伏的线条和千变万化的笔法交织在黑白的世界里,演绎多彩的艺术人生。如今,秦杰工楷书、精行草、行楷,擅榜书,潜修入境,功法渐成,社会赞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很多作品出版或发行,获奖丰厚,诸多殊荣,目不暇接,这些荣誉都是对秦杰书法艺术的嘉奖,也是对他苦心孤诣地陶醉在艺术长河中,勤于笔耕的最佳肯定。

纵观秦杰的书法,他是一个传统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他也是一个善于捕捉新时代审美意趣的书法家,毫无疑问,秦杰学习榜书,学习行草、行楷,他曾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他学的很深入,他也学的很纯粹,但是,他并没有亦步亦趋地陈陈相因,泥古不化,而是,杂糅古法、血战古人,把传统书法精髓吸收重组,熔铸一家之言,并把古人前贤优秀技法与自己对书法的独到才情有效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书法语言风格,卓然自立于在当代书坛。比如他笔下的《天道酬勤》、《宁静致远》、《风华正茂》等等行草书,结体劲韧丰腴,线条柔逸韵畅,撇捺颜、柳韵致兼容,统合一体,起承转折中“二王”与赵孟頫、文徵明,笔意生辉,融成精妙,可见传统技法秦杰已成竹在胸,可随意调用,毫无阻滞,同时,秦杰充分发挥自己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在行笔中,增加变化、丰富笔意,比如“道”字,他故意加长笔画“捺”的行笔过程,使字体显得飘逸而富有变化,厚重而兼具灵动。从中可以看到秦杰的书法,笔笔显真功,处处有新意,在方格之内,书写天地之阔 ,集中体现秦杰不求虚名,耐住寂寞,修出真功的书法精神。

书法艺术修养是心境、人品的再现。秦杰是一位文人书法家,他真诚、他豁达、他内敛、他睿智……谈话中他寥寥几句,可以回味一个休闲的午后,有时含有淡淡的苦味儿,但不让你难受,有时略含沧桑,但却充满礼数,是直达心灵的交流。他的书法不娇柔、不做作、不鬼道,不火气,始终洋溢着飘逸洒脱的文人气息,绝无空中楼阁式的故弄玄虚,而是呈现一个全息的状态,真切地、实在地传递着他的胸次。这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当代书坛,实属难得,秦杰把文人的修养融入书法审美之中,在审美眼光、文人心境、审美认识等方面进行有效延伸,然后形成共振,从而达到书法的美感与文人的境界双重并峙的高度,收先机于笔底,察微妙观大象,秦杰书法出于深厚的传统功力,他的书法又入于文人的心境,书法的表现形式传递文人的意趣,表象与内涵,互生奇妙、熠熠生辉。

艺无止境,书法更是寂寞之道,在书法的探索中,秦杰不断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他也乐在其中,这也是他的探索精神和书法价值的所在。

(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