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两会在即,多位政协委员企业家建言医美产业规范发展

来源:民生网2020-05-11 11:56:05

5月10日,以“推进医美产业健康发展 对话美好生活需要”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云”端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代表深入探讨了医美产业现状,并建言行业规范发展,正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表示:“医美产业不断发展,是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但人民群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仍比较凸显。”他提出,医美行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的渴求,医美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消费者如何判断适合自己的医美解决方案,黄宇光建议,从医疗角度来说,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安全,二是有效,三是舒适,缺一不可。消费者要有风险意识,尤其是麻醉风险,要关注麻醉医生的资质和规范。

“整形美容行业一方面有刚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规范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黄宇光提出,目前医疗美容机构的麻醉需要建立准入机制,麻醉必须建立最低安全监测和环境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认为,疫情之下扩大内需,医美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和抓手,潜力巨大。数据显示,医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2018年我国整形美容收入达2245亿元,3年增长31.83%。据此发展,203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美容市场。但目前,我国美容医师满足率不到10%,意味着很多消费者找不到医生。

同样,健康产品的供给也严重落后于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如何来填补这个鸿沟?敖虎山提出,健康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发力点。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介绍,中国医美行业的人才,尤其是接受过正规整形美容专业培训的医生十分短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会员人数约2800人,公立医院实际从事整形美容外科的医生约4千人,但目前在市场上,北京就有600余家医疗美容机构,杭州、成都均有400余家,全国不少于5000家。”栾杰表示,可以判断,很多整形机构的医生都没有经过正规严格整形外科医生规范化的培训。

此外,无论是社会还是业界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整形外科不那么重要,存在轻视这个学科的现象。但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整形外科拿到执照需要的时间仅次于神经外科,一般需要7到8年。如果一位普外科的医生专门从事整形外科,至少需再经过三年时间的专科培训。因此,整形外科医师的门槛比普通外科医师要高一些而不是更低。

对于医美行业未来发展,栾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高度重视整形外科存在的风险;二是再次呼吁建立专科医师制度;三是加强执业医师的管理考核。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侯任主委、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科王晓军教授指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才有了大家对美的需求。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巴西之后第三大整形美容的消费国家,考虑到中国14亿人口,医美行业未来前景可期。但行业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王晓军认为,医疗美容没有小手术,全社会要对医疗美容安全给予高度重视。

王晓军认为,整形美容与其他专业一个重要不同,就是要在外科系列培训基础上进行个人美学修养的培训。只有不断进行个人修养方面的学习、提升和跟进,才能够成为优秀的整形美容外科医生。

王晓军提出,美丽中国不光要有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人文,还要有美丽的人。美学教育要从儿童抓起。虽然大家对美的认识具有个性化特点,但我们仍要有自己文化体系下的美的标准,普世美学标准亟待建立。

作为医美行业代表,碧莲盛(国际)植发连锁机构董事长尤丽娜介绍,我国医美市场从2014年起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以植发业为例,其是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市场需要应运而生的,是整形美容的一个细分行业,近几年我国植发行业的用户保持60%~80%的增长幅度。市场很大,对从业者来说是大商机,但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尤丽娜表示,碧莲盛格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投入,在国内拥有100余位从业十年以上植发领域专家,400多位专业医护团队。同时,尤丽娜呼吁尽快出台针对植发业的从医资格标准。她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医美行业更需要创新,不断革新技术,企业的发力点不在于市场的争夺,而是技术的迭代和服务的升级。

(崔靖芳)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