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应防止“空心村”

来源:长城网2015-03-09 14:25:21 农村

正月回老家给姥姥姥爷拜年,老家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街道基本硬化,新盖的房子大气美观。特别是村口附近,路边整齐养眼的景观树,统一刷成白色屋顶的房子,一眼望去,整齐干净,真有点社会主义新农村样子。

可再往里走,零零散散长期无人居住的旧房子、老院子不时散落路边或夹杂在新房子中,有的房顶已坍塌,有的院墙已倾倒,院子里杂草丛生、荒凉破败,与新农村很不协调。

回来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团队,曾首次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历时4年,完成了对山东省20个县(市)、120多个典型村、约4.6万宗地的实地调测与分析,发现农村宅基地废弃闲置量很大。这个团队综合测算与分析表明,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1.14亿亩。那么这也意味着,测算出来的全国整治“空心村”的潜力面积,能够达到将近5个北京城的面积。

结合回老家的所见所闻,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分析,感觉“空心村”至少带来了以下问题和危害:一是浪费了土地资源。无人居住的宅基地,占用了大量的建设用地,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益。这些空闲宅基,有的废弃不用,有的成了牛棚马圈,有的成了柴草堆放场所,有的成了积肥的垃圾池。二是减少了农田面积。一些老百性舍弃原来的宅基地,或是利用自己承包地的耕地,或是想法置换别人的耕地,在靠近村边的主干道旁建设住宅,既用于居住,又用于从事二三产业,造成村庄摊大饼式无序扩展的局面,致使耕地面积减少。三是影响了村容村貌。出现空心现象的闲置宅基地,大多面积狭小,房屋破旧,交通不便,排水困难,堆满柴草垃圾,又没有专人管理,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还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四是阻碍了新村建设。“空心村”空闲的老房子、老宅基,不少处于村中心位置,由于不符合新村建设规划,严重影响村里街道、路灯、电缆、通讯、供排水等公共设施的顺利建设,致使新农村建设规划难以落到实处。五是易引发邻里矛盾。由于各种因素,比如结婚、考学等原因迁出户口,到城里就业,发生添人去人现象等,致使一部分村民拥有两处或者多处宅基,而另一部分村民急需新的宅基却无处可用,这样就导致了对宅基地占有和使用的不平等,很容易引发干群、邻里矛盾,影响农村的稳定和谐。

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土地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村民认为老房子是祖宗留下来的“风水”,不能乱动,因此建了新房却不拆旧房。二是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宅基地管理薄弱。一些村庄没有规划,或有规划也不够合理,规划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农民建房需求。村民建房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生产生活极不便利。由于村子中心部位老街道多,路比较窄,路面硬化、地下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进出不方便,老百性为了求便利、图宽敞,大都到村子外围或大路两旁另盖新房。四是村干部责任意识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土地管理部门和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甚至为了谋求个人私利,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宅基地,而且对违规乱建行为查处力度不够,导致村民攀比心理,你盖我也盖。

应该说,新农村建设“面子”越来越漂亮,但以上存在的“里子”问题却不该忽略,怎样使新农村建设“表里如一”?我建议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于零星分布的闲置废弃旧址,要通过清理出让公开化,承包开发合同化的途径,实现旧村挖潜收益的最大化;其次,对于成片老化的旧宅,通过农民投入劳动力为主体,县、乡级投资为补充的方式,坚持组织部署统一化、参与整治群众化的原则,全方位、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以加快旧村、废弃荒山荒地的开发整治;再次,在旧村的整治开发中,不能仅满足于短期、单纯的地块复垦、合并和调整,要依据景观生态学综合设计,将农村生态建设纳入到“空心村”整治专项规划编制中,结合地势地貌,因地制宜,宜耕则田,宜林则林,变废为宝,保持自然生态景观、农业耕地、生态平衡的统一,集体受益。(刘尚)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