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民族地区践行“两山论”的彭水实践

来源:绿色中国杂志社 2020-05-22 16:34:38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总面积约64%的土地上,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地区既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道理。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走进安吉县,考察当地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少数民族地区统筹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有摩围山(茂云山)、七跃山等生态屏障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山”与“水”自然交融、相映相彰,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山水画卷。摩围山被称为“悬在天堂上的氧吧”,乌江画廊是“千里乌江、百里画廊”山水美最集中的体现。自汉初置县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拥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红色文化。因此,“民族、生态、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

△彭水县九黎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有力推动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从2012年到201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从45.7%提高到61.5%,地区生产总值由85亿元增至222.3亿元、增长近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4.3亿元增至28.4亿元、增长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41元增至31833元、增长近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60元增至12370元、增长1倍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93.8亿元增至215.6亿元、增长1倍多。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从29811户减少到715户、贫困人口从119299人减少到2442人,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0.49%,成功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列。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焕发新风采。彭水依山傍水,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好山好水好风光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们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我们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着力在“建”“治”“管”“改”上狠下功夫,努力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中展现新作为,让彭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是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县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河流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城市水质指数均达到和优于国家考核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切实做好“增绿”文章。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土绿化工程和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林业项目22万亩,完成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造林绿化工程72.2万亩,坚决守住“绿”的存量、扩大“绿”的增量、提升“绿”的质量。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74万亩,森林面积343万亩,林木蓄积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5%,林地覆盖率70%。三是扎实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实施“五大环保行动”,着力解决大气、水、噪声、土壤污染及突出环境问题,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2年的324天增长到2019年的352天,优良率从88.8%增长到96.44%。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提升行动,新建乡镇污水管网72.3公里,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35696户,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和常态化运行,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加快生态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我们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突出“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阿依河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连续8年举办“一节一赛”系列活动,连续4年举办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持续策划“全球苗族同胞看苗乡·百架包机游彭水”系列旅游营销活动,在重庆市“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中荣获最佳作品奖,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2年至2019年,接待游客从340万人次增加到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到150亿元,进入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二是把生态工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优化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瞄准健康、绿色、生态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健康食品、清洁能源、特色轻工等产业,积极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和项目,推动生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太极不老泉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生态工业对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65.1%。三是把生态农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推进农业发展模式向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以及农旅融合发展转型,每个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红薯全产业链年收入达5.6亿元,烤烟产业年收入达5亿元,畜牧业年收入达17亿元,中药材、食用菌、中蜂等特色种养殖业加快发展。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镇和乡村是践行“两山论”的重要载体。合理规划建设好城镇和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让城市和乡村更好地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坚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加快城乡融合和产城景融合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一是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在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生态、生产和生活三大空间更加优化。按照“减载提质”要求完善老城功能、提升老城品质,按照“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定位和“三个一”目标推进新城建设,按照全国知名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快蚩尤九黎城建设,按照“县城50%、集镇25%、乡村25%”的规划布局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与时俱进打造便民休闲的边角公园、绿化美化的城市边坡、清水绿岸的江边风貌、郁郁葱葱的山边美景,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森林特色小镇”“休闲度假小镇”“滨江特色小镇”,加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建筑等保护。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四高二铁一江五通道”大通道、县域联网公路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城乡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以及脱贫村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光纤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建设乡村振兴综合示范乡镇2个、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点48个。二是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统筹考虑城镇功能定位、历史文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重因素,注重把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等理念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既按照景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又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文化融入城镇和景区建设之中,让城镇建设展现自然美、彰显人文美,促进旅游全域化和产城景一体化。三是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全面完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每年在校大学生稳定在2万人以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强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完成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居民参保57.8万人、参保率达93.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7.4万人。

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彭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我们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包含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思想。留存的不少文化遗址、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传统苗族民居历来讲究背山面水、藏风聚气,房前屋后茂林修竹,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坚持从思想引领、宣传普及、教育促进、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县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一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大生态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十进”活动,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个、县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86个,全国绿化委员会“绿色中国行”连续两年走进“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挖掘传承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一年一度的“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和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成为传承弘扬苗族生态文化的重要节赛品牌。三是积极树立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积极培育绿色消费观,大力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孝善立德”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坚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发挥作用。一是完善生态环保投入制度。加快完善多元化投入保障,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纵向和横向生态补偿力度,加快推进工业节水工程改造、企业燃煤锅炉煤改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在线监测第三方运营日常监管,乡镇污水厂全部移交市环投公司统一运营。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建立地方环保基金,有效化解第三方治理的资金瓶颈。二是完善生态文明监管体制。严格执行《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修订)》及禁投清单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切实从源头控制污染。建立多部门联动式环境执法机制,制定《彭水自治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认真做好环保公益诉讼工作,从严从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完善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终身问责追责机制,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搞口号环保、数字环保,假治理、走过场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终身问责,以严肃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文/中共彭水自治县委书记 钱建超)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