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大同和美文明:浙江衢州以“有礼”破题城市治理

来源:民生网2020-05-25 10:28:49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围绕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目标,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打造,通过创制立法、融合礼法,以礼促法、以法护礼,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以期礼备乐兴、政通人和。特别是近期,衢州地方立法《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议批准并公布施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行为立法,成为全国首个设置“有礼周”、首个规定使用公筷公勺餐饮为机构和个人义务、首个“大力倡导行作揖礼”、首个“对不食用野生动物的规定进行细化”、首个“规定疫情期间戴口罩责任和罚则设置”、首个鼓励“单位食堂对外开放”等的地方立法。可以说,“一准乎礼”!

先哲尝有言曰“礼之用,和为贵”,衢州的学校里同学们除了国歌、校歌,往往还会唱一首孔祥楷先生作曲的《大同颂》,回响着和谐大同的古风余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谐大同、天下为公是中华先哲的苦苦追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很高的一则典故。而大同的政治理想需要制度去落地去落实,这个制度在我国古代儒学思想家的眼里就是“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衢州作为南孔圣地,抓住了“礼”这个破解治理难题的文化钥匙,以打造“有礼衢州”作为突破口推动解决一系列治理难题,也可谓切中肯綮、匠心独运,通过“礼”的制度设计,推出“有礼指数”的可视化治理标准,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有礼更为有力,有礼也给衢州发展带来了各方面的利好,正是通过“有礼衢州”建设,衢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了独特的优势、快速的进步,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精神基础、民意基础。

“法令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法治和人心风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心风俗好了,法治进步、文明新风也就有了更好更扎实的基础,不会建立在沙滩上。“有礼”正是人心风俗和政策法律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推动社会和谐百姓安康环境和美人类大同的金钥匙。

衢州以“有礼”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此次立法推动机关单位食堂厕所等的对外开放,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解民之忧,与民同乐。衢州以“有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店小二”精神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国营商环境两次评价,衢州一次第四,一次第七,排在一起的都是北上广深杭厦这样的一二线城市。衢州以“有礼”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针对不文明行为,衢州聚焦聚力于车让人、烟头不落地、自觉排队、使用公筷公勺、不随地吐痰、行作揖礼、没有牛皮癣、拆墙透绿的“八个一”行动,坚持“文明是管出来的”,通过设立“打脸曝光制度”,在文明城市创建当中不定期曝光各类不文明行为,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争议。《条例》通过立法将设立曝光平台制度法治化,为有效管理城市提供了有益参考。衢州以“有礼”励民心,鼓民志,鼓励志愿服务,大力倡导“有礼服务站点建设”,打造“文明有礼15分钟服务圈”,让有礼服务覆盖全体市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衢州将“有礼”入法,善于传承和运用“礼乐政刑”综合为治的中华法系优秀传统,体现了高超的城市治理艺术。

“环境就是最好的招才引智”,衢州同时以“有礼”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持续做优服务,打造优化“政企通”平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为人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2020年“智汇衢州”市县联动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万引博士,五十万引硕士,二十五万引本科,真金白银,实实在在,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亲亲子衿,悠悠我心”,有礼衢州正以其礼贤人才、礼遇人才的正心诚意吸引海内外人才居家在衢州、创业在衢州,把心留在衢州。“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理念,想方设法把人才引进来、培育好、留下来,让各类人才在衢州大地上各得其所、各其所长”,衢州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文光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许诺将“打造更优人才生态,推动衢州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衢州人才济济、高才满座!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衢州民风淳朴、古迹甚多、弦歌不辍,渔歌唱晚,高新引领,在这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美丽经济幸福产业蓬勃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营商环境评价、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均位居全国前列,此皆治道之力、人民之福也,不愧为浙中西之文化重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衢州以法治手段推动城市文明迭代升级,又以“有礼”精神哺育法治和精神文明新风的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一个治道运行、诸产得宜、人才得所的衢州正在招徕四海人才、天下客商!“有礼”衢州欢迎您!

(人民日报社记者 徐立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