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经纬网2015-03-09 15:46:23 传统文化
“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更加注重城市的特色和品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侯露说。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脉’,如果这个根脉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 ”在侯露看来,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巨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传统文化与城镇化规划的融合度不高,忽略城乡记忆和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重硬件建设、轻特色文化,缺少风格与特色。拆旧建新,古旧建筑、历史街区、人文景观、名人故居被毁,拆掉真文物、建造假古董的现象时有发生,破坏性开发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城市文化遗存、地方风情的完整性、延续性。同时在城镇建设中求高求大、千城一面,人工化、同质化痕迹明显等。
“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及其周围环境,包括相关的街区、景区、地段、景点,进行整体性保护刻不容缓。 ”侯露建议,把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将文化元素、文化脉络纳入城镇规划与建设,预留传统文化发展空间,避免流失。对城市历史文化原有的、本来的、真实的珍贵历史原物,保留它们所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尽量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式样修补整治,让新城、新楼、新区、新街与古镇、古村、老房、老树、老井互为映衬、和谐统一,把城镇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综合功能完善的人文魅力空间。
“传统文化的保护光有意识不够,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支撑。 ”侯露建议,加快修订完善《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保护,促进衍生品的开发,扶持传统技艺和产业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预留足够的传承和发展空间。(记者聂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