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陕西清涧:“AI豆计划 ”开启人工智能产业扶贫新模式

来源:民生网2020-06-16 14:52:53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拓展思路,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下功夫,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9年11月,该县在国家卫健委健康暖心基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等单位以及苏陕扶贫协作项目的共同支持下,抓住“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扶贫项目投入小、见效快、绿色环保、培训简单,可充分解决就业问题等诸多优点,协调引进了清涧县“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商业订单支持,让贫困群众,尤其是贫困女性、移民搬迁群众、待业青年、家庭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爱豆”让困难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35岁的杨彦军,大专毕业后,跟妻子一直在浙江打工做蛋糕,孩子出生以后,杨彦军靠着自己在工地打工的钱维持生活和还房贷,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过得紧巴巴的,甚至有些入不敷出。2019年11月杨彦军有幸被应聘到爱豆公司上班,作为第一批的老员工,他勤奋,有恒心,能吃苦。他在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前15天就拿到了3000元的工资。第二个月5900元,第三个月6400元,第四个月11000元……一直都是公司效益最好的。他说,“自从来到公司,家里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每月还房贷也不用愁了,感觉自己家离小康家庭仅有一步之遥。”看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这也是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共培训四期,“人工智能训练师”已经突破100人,其中女性70名,困难群众57名,外出务工回乡就业人员44名,不乏从外地返乡的大学生,人均薪酬超过3000元。今年预计可带动3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作为陕西省首个落地的人工智能产业扶贫项目,未来将以清涧县为基地,辐射周边县市,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受益。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清涧县的困境儿童捐赠三万元,为贫困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关怀。同时,还组织了第一次“家庭开放日”活动,用实践行动践行企业责任,让更多的人受益。

苏陕协作“联姻”爱豆,助力更多青年返乡创业

新兴职业催生新的发展,清涧爱豆让更多心念家乡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大批待业青年返乡创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截止目前,清涧爱豆先后有44名返乡青年参与数据标注的工作。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参与到清涧爱豆的发展中来,该县向爱豆公司投资苏陕协作资金50万元,购买更多的设备设施。

苏陕协作是以市场、能源、人才、科技等领域合作为抓手,利用地域资源优势,紧扣民生项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力量参与,通过重大产业、重大工程、重要政策等方面的战略协同,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近年来,苏陕协作在清涧先后建成投用多村联建光伏扶贫、清扬服装加工、薯条加工厂、蔬菜大棚等29个扶贫项目,签订枣粉生物发酵饲料、红枣小杂粮饮品、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等6个意向合作项目。累计投资5855万元,带贫益贫2038户5414人,增加收入762.64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并在扬州经开区新开清涧农特产品销售门店2个,累计销售黑毛土猪肉、红枣、土鸡蛋等农产181吨,收入248万元。依托苏陕劳务协作平台,借助扬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采取“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月嫂护理、手工编织、绿色养殖、煎饼制作等技能培训。累计举办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期688人,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138人,家政服务员培训132人,养殖技术培训170人,实现就近就业456人,转移就业179人。

清涧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王永宁说,“苏陕协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对清涧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实现精准扶贫、有效扶贫、科学治贫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次的资金注入又开辟了苏陕协作的新路径,帮助年轻人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天地。”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国家卫健委与苏陕联姻将进一步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合力促进清涧产业转型发展。

(彭雪)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