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16:38:25
艺术的美源于心灵的发酵和高超的表现技巧,陶冶他人,又观照自我。艺术家张锦标通过虔诚的实践,不断地锻造,在“独上高楼”的追求中,蜕变、完善,创造了质地洁美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心灵相通的美感,吻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他那游刃有余的笔墨技巧,如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演奏着精彩纷呈的华彩,如歌、如诉,缕缕不绝地传递着他的生活感悟、艺术探索和思辨的处事哲学,观者在视觉享受之时,似若得到某种神灵的启发,瞬间激活潜意识的审美本能,带着对艺术久违的渴望,留恋、回味。
《世界同和》
张锦标1935出生,浙江嵊州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诸先生。几十年来,张锦标沉浸在艺术世界里,扎扎实实从艺,认认真真求索,从不被浮云遮眼,更不被名利左右,一颗恒心坚韧地追逐着心中的彩虹,笃定前行,积大道于心源,苦修精研,得正果于静心,演绎别样的魅力人生。张锦标精通人物、花鸟,擅长山水、走兽,尤其对“国宝”熊猫情有独钟,潜心创作国画“大熊猫”和“佛像”,千幅之多,深情投入,功研最勤。《熊猫宴》入选第四届全国年画展,《宠爱》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迎千年曙光》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展获优秀奖……..等等作品先后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展示,获奖丰厚,殊荣众多;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画熊猫技法资料》、《怎样画熊猫》、《张锦标熊猫画选》、《稀世珍宝》、《大吉大利》、《张锦标作品选集》、《画熊猫百态》、《熊猫世家》长卷等著作,社会赞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三十余幅作品分别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毛泽东纪念馆、宋庆龄纪念馆等重要文化机构收藏;上海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为其专题拍摄、播放《熊猫画家》《海派画家张锦标》纪录片,另有多家重量级媒体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对张锦标进行过深入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对社会大众起到积极的文化普及和推广作用。一切荣誉都是对张锦标取得突出成就的褒奖,也是对他废寝忘食、勤于笔耕,形成别居一品的艺术面貌而给予他的最佳肯定。
在中国八大美院中,虽说浙江美术学院历来注重中西融合,但是,对中国传统笔墨的继承,最为显著。潘天寿、吴茀之、陆维钊、陆俨少、周昌谷、方增先等时代巨匠,无不以笔墨著称,他们的艺术,尤其是他们的“笔墨元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张锦标就是在浙江美院老一代艺术家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二代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张锦标还长期在传统书画艺术的滋养中,吮吸着主流正脉的艺术奶汁,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历代名家笔墨技法,张锦标一直在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的书画海洋里熏陶,畅游,耳融目染古今绘画大师的字画作品,并亲受海上大家谢稚柳,程十发,陈佩秋,关良,王个簃,钱君陶,申石伽等的指点,他曾反反复复地锤炼,一丝不苟地揣摩,可以说,他下过苦功,也练就了一身本领,哪些古人有什么样的优长?哪些先贤有什么样的特点?他“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手底”,熟烂于心的笔墨技法使张锦标在创作中,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毫无疑问,张锦标有着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他的笔墨虽然源于传统,但是,他除了保留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笔墨元素”之外,他绝不因循守旧地照搬古人,更不是陈陈相因于传统而泥古不化,他在创作中,哪怕是一草一树、一角一片,都刻意绕开、规避古人既有的程式化语言,故意拉开与古人之间的距离,他通过自己苦心孤诣的笔墨实践,总结心得体会,以辩证的艺术思考,融汇古人、贯通先贤,他带着艺术的前瞻性面对自己的创作形式,保持自己艺术的纯粹性,形成自己鲜明的笔墨特点。比如在《温馨家园》中,枯、湿、浓、淡结合,表现墨分五色的变化,皴、擦、点、染交替,渲染层次空间的关系,通过最擅长的浓墨、淡墨、重墨、留白等方法塑造“熊猫”各具神态的形象,笔法灵动自然而妙趣横生,用笔活脱顺畅而韵味天成,在描绘顶天立地的老树时,以遒劲之笔写出苍老的树干,富有质感,树枝的交替穿插,独出心机,整幅作品极具传统绘画的笔情墨趣,但是,在熊猫、老树、竹叶等素材构筑的画面空间,体现了情感交融中的诗心,逼真效果则凸显了面对面的真实。在《尽享天伦》中,他以自由畅快的笔墨渲染场景,线条时而顿挫,时而绵延,勾勒出苍劲松树,赭石、藤黄、石青、石绿,点燃出浓重的松针、松叶,变化的水墨、丰富的色彩使画面气韵生动,妙不可言。纵观张锦标作品,可以发现,他把随意生发的笔墨和灵活多变的笔法交相辉映,画面中既洋溢着意蕴天成的笔墨意趣,又彰显出新颖独特的笔墨语言。
《梅兰竹菊熊猫四条屏》
如果说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是张锦标勤学苦练与独到艺术才情的结晶,那么,他那深厚的笔墨功力一定凝聚着对造型、透视、色彩、光影等新时代艺术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放眼世界的艺术视野,以及充溢着恬淡静穆的文人风格。张锦标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中,他带着融合的艺术表现力,以坚忍不拔之志,追求纯粹。在《但愿人长久》中,他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的“墨韵、留白”法,塑造熊猫的姿态,或坐立食竹、或摇摆行走、或友情顾盼,造型生动、神形兼备,密中有虚、虚中有密,可爱憨厚的熊猫跃然纸上,充分体现出张锦标扎实的造型能力,同时,在艺术形式方面,繁花似锦、飞瀑流泉、松柏叠翠、岩石露华,画中景色宜人,几只生动活泼的“国宝”熊猫悠闲其中,“S”“V”形构图呈现动势,动静之间充满无限的视觉张力。此幅作品,张锦标以抒情的笔致,对熊猫进行拟人化的处理,把熊猫置入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山水之中,似若正享受着青山绿水的惬意。画面设色,清新淡雅,笔与墨,浓重结合,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走心的艺术”都是心境不断地胶着变幻、技巧不停地锤炼磨砺等等多种元素交相辉映的结果,也正是基于累积叠加的艺术推进、演变,才使艺术家在渐变、渐进、渐悟中,升华艺术的质量, 从而突破创新、实现超越。如果说郑板桥以竹子流芳、齐白石以画虾名世、黄胄的驴、李可染的牛被大众推崇,那么,好不夸张地说,张锦标的熊猫,堪称一绝,他笔下的熊猫不管从技法、形式、涵养方面,还是从时代精神方面,都让人过目难忘。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张锦标创作了长21650厘米,宽69厘米的熊猫图长卷1997只"国宝"熊猫,他以“国宝”熊猫的象征性,去表达对香港回归的热烈心情,鸿篇巨制的章法和独特巧妙的构思给观者震撼的视觉冲击,在观者的记忆中留下难以消弭的印记。此幅作品,扎实严谨的造型生动地描绘出国宝“熊猫”姿态各异、各具特征的神态,把兼工带写的笔墨融入一笔一画之中,凸显出“国宝”熊猫呼之欲出的形象,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使构图统一而变化丰富,对比强烈又和谐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赋予熊猫无穷的意趣。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倾注于笔端的风华,充分体现出张锦标信手拈来的笔墨技法和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诠释出一个艺术家胸次卓远的艺术情怀和“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精神。此长卷2007年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熊猫世家贺国庆》
欣赏一幅经典之作,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思、才学,甚至可以倾听到艺术家难以释怀的内心独白。透过张锦标的艺术创作,尤其是一幅幅精彩绝伦“国宝”熊猫作品,仿佛感受到一个文人艺术家,那深厚的积养,一个温文儒雅的学者,那广博的学识。七十年来,在艺术探索中,张锦标攻形、攻意、攻神,带着难以割舍的艺术夙愿,在文化的耕读、沉淀中,张锦标体内充盈着离骚之情怀,血脉中洋溢中李杜之激越,骨子里尽是陶氏之田园,作画、求真、求实、求新、求变,放逸神游于天地之间。
(文/蔡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