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0-08-10 17:52:08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深刻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辩证关系,启示我们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这一重要论述,生动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启示我们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对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刻把握严守三条生态“红线”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述了生态红线是绿色发展的“高压线”,更是绿色发展的“生命线”,启示我们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实验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绿色开发、绿色发展、绿色生态贯穿于实验区开发建设全过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和谐文明、人兴业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现代化+原生态”的国际旅游岛。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要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平潭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奋力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一是在顶层设计上遵循“绿色理念”。严格落实实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三条空间管控底线,把开发强度从48.9%调减到30%,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好紧日子。严格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和《海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年)》,高标准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和策划景区概念性规划,真正将旅游资源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二是在业态赋能上嵌入“绿色引擎”。突出滨海特色,培育“滨海风光”“滨海度假”“滨海康养”“滨海运动”“滨海文化”等五大标志性产品和“坛南湾滨海度假业态、海上环岛游体验业态”等八大业态,打造更多体验性、互动性、差异化旅游产品;突出文旅融合,开创性将主题商业与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融为一体,打造华侨城“欢乐南岛”、世茂集团“海峡恋岛”等大型文旅综合项目,全力培育旅游新“增长极”。三是在宣传推介上唱响“绿色品牌”。深挖本土文化底蕴,借助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引流、传播、营销,提高平潭“梦幻蓝眼泪”粉丝粘性;围绕“千年壳丘头”文化,加快建设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基地;提档升级猴研岛6.8小镇、象鼻湾、将军山等传统景区,多维度推动“平潭蓝”享誉全国。
二、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坚实屏障。实验区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加减乘除法”,打造融“山、海、岛、城”于一体的生态空间。一是做好绿色生态“加法”。深入开展“绿岛花城”三年行动,坚持每年至少植树1000万株,全面实施风口造绿、石头披绿、拆违补绿、见缝插绿、挖潜植绿,逐步在风沙肆虐的长江澳、幸福洋等沿海地带筑牢绿色屏障。二是做好污染防治“减法”。持续巩固“畜禽整治”成果,加大水产养殖综合整治、清理规划调整后的15个禁养区,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三是做好完善设施“乘法”。坚持立足长远、蓄能提质,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实施“麒麟活脉”水系综合治理,策划“清水长流、生境灵动、山城海联、水脉畅通”四种类型、46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53.07亿元;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深入开展“海湾生态、水系治理、沙滩保护”三个专项整治,倾力构建“一屏、四廊、八区”的海岛生态安全格局。四是做好环保督察“除法”。抢抓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攻坚期和窗口期,把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后半篇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逐一攻克坛南湾再生水厂、竹屿再生水厂建设及澳仔底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处理等“老大难”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实验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潭发展要“选商选资选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的殷殷嘱托,严守“三条红线”,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一是让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主色调”。秉持“占地少、零污染、有基础”的理念,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康体、总部经济、物流贸易“三个百亿产业”,加快培育会展、影视、“两新一重”等新兴业态。特别是运营好9000多亩新兴产业园,培育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让集约高效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平潭土地稀缺、生态脆弱,产业发展宁可“留白”,也不留“败笔”。在项目策划上,严格落实“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从2018年0.32平方公里/亿元下降到2025年0.22平方公里/亿元,降幅约31.25%”等系列开发利用指标,策划“十四五”规划项目;在用地准入上,最低每亩投资强度不少于150万元,约是省上指标的2.5-3倍,实行项目投资强度、土地税收产出率等总量、强度双控行动,力争“寸土”产“寸金”;在用地开发上,加快实施“退城入园”计划,启动标准厂房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产城融合、集约发展。三是让生态红线成为经济发展“硬杠杠”。把牢发展底线,以“多规合一”控制线、陆域及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等为基础,联合土地、林业、海洋等8个部门共同参与项目规划选址,进行实地联合踏勘,严格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避免项目落地触碰生态安全红线。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陈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