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唐家振:诠释经典 孕育自我

来源:民生网2020-08-13 17:20:43

在各种“浮躁”现象充斥在每一个角落里的当代书坛,在经济浪潮不断晃动四尺书案的转型时期,一个艺术家如果远离喧杂的诱惑,摆脱世俗的束缚,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而是一心一意地沉浸创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学术,则显得弥足珍贵。唐家振就是一位心无旁骛地磨砺技法、注重拓展创作思维、积极提高审美境界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也正是在严守传统法度、坚持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形成入古出新的面貌,卓然自立于当代书坛,如晶莹剔透的晨露,干净纯洁,又似缤纷璀璨的明珠,光芒闪耀。 

笔者与唐家振有过很多次直达心扉的长谈,算是老朋友了,所以,聊聊他的书法,说说他的书法人生,会有很多话题。

广西的全国著名书法家唐家振,幼年开始习字,由于聪明认真,得到乡贤清末秀才苏瑞发的青睐,成为苏瑞发先生的“关门"弟子。刻苦加天赋,在青少年时期的很多比赛中,唐家振就屡屡斩获头奖。1985年师范学校毕业,又攻读了江苏省无锡书法专科学校,然后,成为一名专职书法教师,在教学相攘中,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教学,实现了书法实践和教学成果的双丰收。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强者恒强”,往往是“存在决定意识形态”,年轻的唐家振就是一个被众人瞩目的强者,为了追求卓越、为了达到理想的高度,他不甘小就,也不愿在安逸中陶醉,于是,他带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带着“有志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韧,探索古今,碑帖结合,攻唐楷,严守法度,学行草,集诸家精髓,取法乎上,得篆隶风骨,下及近代诸家,广收博约、融会贯通,同时,拜师访友,参学当代名家。毫无疑问,唐家振的学习之路,恪守的是一条主流正脉之道,吮吸的是传统文化的奶汁,侵入骨髓的是传统大师的血脉。 

如果说,唐家振对传统的系统学习是他成功的基础,那么,不知疲倦的创作精神和百炼成钢的锻造,才是他成功的保障,几十年,唐家振沿着历代巨匠的轨迹,以极高的传统书法标准,在历代书理书论的积学厚养中,获得丰厚的滋养,在真、草、篆、隶、行的实践中,不跑偏、不怪诞,不断突破自我,先后创作出种类众多、书体多样的“经典诠释”,(另附完成的作品),部部权重之作,凝聚着汗水和心血,卷卷珍贵之品,彰显着属于唐家振自己独有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符号,一幅幅、一卷卷,数不胜数,目不暇接,尤其是几易其稿,以多形式、多色彩、多板块的创作方法,“全方位展示历代经典小楷风格”的两百米长卷《古文观止》,更是得到现任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的高度评价。

清初山水画家龚贤曾说“奇而不安,生手也,安而不奇,庸手也”,虽然,说的绘画,然而,对书法家来说,尤其是对当代书法家而言,更是醍醐灌顶般的警示。书法既有法,又无法,有法,强调的是传统之法,书法家遵循传统之法,才知道书法的难度,不遵循传统之法,就会随心所欲,丑书、怪书就会大行其道,“朝学执笔,暮则自夸岂能”等等不正常现象就会泛滥。无法,则凸显的是艺术才情,没有才情,书法家写到老,也没有高度,充其量一介书匠而已。纵观唐家振的书法,笔笔有来路,处处有古法,线条与情感共振,笔端有澎湃的心跳,点画转使之间洋溢着洒脱,间架结构中孕育着隽永,字里行间里激荡着磅礴。唐家振把独有的书法才情融进“大部头”,去诠释历代经典,在书法的传统规则与自我的情感之间,在书法的传统精神与当代大众的审美之间,在“有法、无法”之间,凝聚着恒心驻守和人生感悟,并把高超的书法技法与书法独到的才情融成精妙,去捕捉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情趣的艺术平衡,在众多鸿篇巨制中,镶嵌着哲学般的理性思辨,洋溢着时代之变而变的气息,给大众带来书法审美之时,也让很多书法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似若“不可能”,却在唐家振的一次次突破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部部书法经典,凸显着独创性的标签、充盈着书法艺术的前瞻性,让众多大家、名家刮目相看。

唐家振的书法风格是技法之器与艺术之道的高度结晶,他的书法之路是器道并重的双修过程,欣赏他的书法创作,如享受饕餮的艺术盛宴,如感受严谨而充满张力的视觉工程,他在书法创作中,施墨如涌泉,下笔如惊雷,他以快呈风采,以意展美韵,奔放有度,挥洒自如。一幅幅书法长卷,观全貌,集“魏晋”飘逸之韵,呈“宋人”雄卓之意,涌“唐人”严谨之法,纳“元明”丰腴之姿貌。品味细节,结体柔逸连韵,劲韧流畅,章法布局,清清爽爽,潇潇洒洒,“二王”之气质、子昂之神采、文衡山之华美,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篆与隶的交汇,行与楷的融通,草与行的互鉴,有的放矢,毫无滞感。心胸伴随着笔意而舒展,情感伴随着线条而跌宕,才情在字里行间中奔涌绽放。

正是基于对众多经典的书写和仳离,唐家振才以“探知幽微、入古出新”的书法面貌,在大众的心目中,留下难以消弭的印记,每每想起,都如远谷的钟声,回荡久远,袅袅不绝,也正是基于他那一遍又一遍地深入书法内核的研究和实践,才使他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翻山越岭,一次次实现跨越,他虽无意“著名”,却以鲜明的书法特点身居当代顶尖名家的行列。

当然,唐家振除了“大部头”的鸿篇巨制,还擅于小幅创作,他的小幅作品转使传递情趣,点画流露性情,然而,不管是大幅创作,还是盈尺小品,无不是功力与才情的结晶,那跳动的音符、那和谐的韵律、那跌宕的节奏,如演绎出一首首抒情的乐章,在“诠释经典,孕育自我”中,以曼妙的旋律完美契合新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在辉煌不忘本,如今,唐家振以“不忘初心”的淡泊与旷达,扎根生他、养他的基层,把朴实的基层作为书法创作的源泉,反哺基层的书法教育,作品先后捐赠广西残疾人联合会、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山西河津市残疾人联合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和“赈灾"活动;2017年,在家乡“母校"驮卢中学建立了“唐家振奖学基金",投身校内和校外书法教育。自2000年以来,数以千计人次实现了写好硬笔字和毛笔字的愿望;数以百计人次于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不少中小学生通过了教育部书法等级“四级至八级"的考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基础书法人才。

顺着唐家振热心公益、倾心基层书法教学的脚步,顺着唐家振的书法之路,我们期待着他更加精彩的人生。

(文/桑干)

艺术家简历:

唐家振在研究书法艺术期间,本着“全盘继承,袭古创今"的理念。疏理历代书法碑帖经典,全方位临习和转形创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

1995年至1997年,创作:《中国历代诗词精粹-多体书法艺术千米(二十卷)》。

2001年,创作:《唐朝-<孙过庭-书谱>-真丝多体书法艺术手卷238米(净重1.9千克)》。2002年,应邀展出于“中国(天津)首届正书艺术节",轰动全场。

2004年至2010年,历时六年,创作:《中国历代帝王诗词三百首-五十六幅-五十六种书体书法系列》。入载“百度-新浪",被各大网络关注。

2005年至2006年,两次创作:《<绝句三百首>-十种书体艺术手卷七十五米(二卷)》。

2007年至2008年,两次创作:《<毛泽东诗词七十九首>-十种书体艺术手卷七十八米(二卷)》。

2009年,创作:《佛教-地藏经-真丝小楷手卷二十米》。

2012年3月,创作近八万字的:《曙正法师解读<佛陀-吉祥经>小楷手卷十五米(上,下卷)》。

2012年至2014年,完成“红色诗文"书法艺术系列《毛泽东诗词》,《朱德诗词选集》,《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萧山-革命烈士诗抄》,五百余幅五十六种书体艺术作品系列的创作。

2014年4月底,完成:《一支毛笔书<古文现止>小楷二百米(十卷)》的创作。

2014年5月6日至2018年2月15日(大年三十晚午夜),完成按导师郑晓华建议:全方位展示历代经典小楷风格,以多形式,多色彩,多板块的创作方法,再次将《古文观止》创作为:《<古文观止>-23种小楷-三百六十米(十二卷)》的创作。

2017年,创作:《<毛泽东诗词112首>-108幅四尺“斗方"楷书书法系列》。

2018年,创作:《<毛泽东诗词148首>-138幅-五尺斗方“朱墨"行草书三种书法系列》。

2019年6月,完成:《毛主席语录“之最"57句-57幅多体书法系列》作品创作。

2019年12月,完成:《圣人-孔子格言105句-105幅多体书法系列》作品创作。

2020年7月,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中国书法68种书体创作视频68集-<醒世诗>-<抗新冠病毒“疫情"格言﹥-68幅书法艺术》作品创作。

2020年八月,进入《中国书法68种书体创作视频二回68集-《中华格言》-68幅书法系列》作品创作。

2020年至2021年,将完成《群帖汇临68经典-68手卷》作品创作。

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底劲"十足。若“天道有情",将于暮光75岁前,完成《中华格言4583篇-4583幅-81种书体书法系列》和《<古文鉴赏>-23种小楷-九百米(三十卷)》的创作。给予人生艺术生涯划上“圆满"句号。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