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名品2020-09-13 12:02:30
“人造肉”界“特斯拉”入华,美国人造肉第一股能否搅动中国市场?
9月9日,有着“美国人造肉第一股”之称的Beyond Meat(中文译名:别样肉客)官宣了其将在中国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以在中国采用“Beyond Meat”品牌生产植物牛肉、植物猪肉和植物鸡肉等植物肉产品的消息。目前该项目的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在2021年初开始全面投产。
消息一经发出,大部分网友均表示拒绝,除了对“人造肉”这一还未在国民中广泛推广的食品怀有质疑外,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人造肉”那么贵,我吃真肉不香吗?
一、“人造肉”在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Beyond Meat创立于2009年,曾获比尔·盖茨投资。目前,Beyond Meat在全球有3.2万个销售网点。2019年5月,Beyond Meat登陆纳斯达克。
Beyond Meat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植物性肉类产品,使消费者可以乐享更多自己喜爱的食物,并以此来帮助解决对人类健康、气候变化、资源保护和动物权益的担忧问题。
植物性肉类产品简介
以植物为原料制作出拥有肉类般口感的食物。随着越来越多素食主义者和环保人士的发声,人们意识到用植物来代替动物制作“肉类产品”也是一条可行之道,因此出现了不少以此为主要业务的食品科技公司,如美国的“超越肉”、“不可能的肉”和“光生命”。
在中国,“人造肉”的概念从去年才开始驶入大众视野,如今也并未被消费者完全接纳。近年来,尽管生鲜电商逐渐流行起来,但是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品,尤其是肉制品时,仍习惯在线下实体店购买,为的就是依靠真凭实感判断肉制品的质量。中国的“人造肉”市场也多以国外企业为主,如嘉吉集团、Beyond Meat、Oatly、St Hubert、Just等。参与其中的国内企业也多与国外企业有深度合作,如双塔食品在2019年10月曾透露,目前主要通过经销商向Beyond Meat供货。
此外,在目前中国“人造肉”的销售渠道上来看,大多以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级超市为主,而“人造肉”品牌与餐饮合作的产品,也多出现在星巴克、棒约翰等一二线城市的餐饮店中,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很难接触到。但是,最近很多餐饮企业都接连推出了“人造肉”产品。
近日,肯德基、喜茶、奈雪的茶、星巴克、必胜客等餐饮头部企业纷纷推出“人造肉”新品,双汇、金锣等食品龙头也紧密布局。麦德龙也推出别样汉堡,盒马货架也上新了“人造肉”产品。主打中餐的金鼎轩也在近日宣布已与本土植物肉品牌“烩粹”达成战略合作,在8月底推出了首款植物肉酱担担面。
各种新品的推出,表现出各大餐饮企业对“人造肉”的信心。业内表示,“人造肉”无兽药残留、无胆固醇,未来在中餐与西餐应用会更加全面。
二、“人造肉”是否能以假乱真?
然而,“人造肉”真的能以假乱真吗?
据了解,售价25元一份的喜茶的“未来肉芝士堡”,其整体味道与平常的芝士汉堡没有太大差别。其中夹的“肉排”呈淡粉色,切开可以看到“肉汁”,咬下去能感觉到颗粒感和“肉”的纤维,吃起来也有肉的弹性。从味道上来说,黑胡椒味较浓,整体就像是一块黑胡椒肉排。不过,与普通的牛肉汉堡中的肉排相比,其煎烤感更弱,口感介于火腿肠和肉之间。
肯德基的“植培鸡块”,相较于真鸡块,其口感没有这么紧实,偏松散。此外,因为缺少动物油脂,自然肉味相对较淡。
而星巴克的“人造猪肉沙拉”或者“别样牛肉经典千层面”等明星款产品,则被不少消费者不客气地点评,“完全没有肉味,只尝到了调味料的味道”。
在众多网友亲自体验品尝后的评论里,及网上相关博主的视频实测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涵盖汉堡、意面、饺子、粽子等中西式餐品中,“人造肉”的呈现方式虽然有肉粒、肉排、肉块等等,但肉的紧实嚼劲与丝状纤维感如何打造,是目前市面上多款产品共同面临的痛点,而且添加剂较多偏油偏咸。
除了口味除外,“人造肉”的热量也不甚令人满意。“人造肉”因需要增味的缘故需要添加大量的诸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调味剂,会导致“人造肉”单位分量所含的热量更高。
三、产品售价较高于普通真肉价
“人造肉”基于技术而生,因此,其不菲的成本也造就了并不低廉的价格。
“人造肉”的价格区间分布在20元至百余元,其中最贵的一款汉堡高达140元。红荔村的一款藤椒植物肉肠粉,售价为23元,其鲜虾肠粉为16元;Gaga鲜语的健康肉酱意粉,售价为68元,与香肠肉酱粗通粉价格持平;星巴克的一小份别样牛肉千层沙拉,售价69元;盒马的一盒226克的普通人造肉速冻肉饼,售价59.9元。因此有分析指出,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人造肉”价格是略高于普通肉类的,比起真猪肉的售价格并不占优势。
加之近期鸡肉价格大降,以及“猪肉风口或已经到头”的言论也使得大众更青睐“真肉”,毕竟“人造肉”哪怕口感再接近真肉,其原材料也不过是大豆。
相较于海外市场,中国“人造肉”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发展初期,大众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因此不少网友仍对“人造肉”持怀疑态度。
四、“人造肉”市场监管正在强化
“人造肉”作为中国市场上的新产品,目前其市场监管也在进一步完善中。
为规范食品标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于“人造肉”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拟规定,以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生产制作模仿动物源性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仿”“人造”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名称。
(来源:“人民名品”微信公众号,主编:马海涛,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梁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