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0-11-02 17:31:17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许多假冒靳东的个人账号,背后的负责人通过假冒靳东来获取中老年妇女信任,以此赚取流量。在受骗者中,江西赣州的一位六旬女士,多次声称靳东会来娶她,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裂痕。此事件引起了多方人员的关注。
调查发现,“假靳东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条已经运作许久的假“明星号”产业链。没有经历过网络欺骗的网民对骗子的手段较为陌生,社会媒体对这方面缺乏引导,导致假明星账号运营者有机可乘。其中受害者大多为五六十岁的阿姨。而在被假冒的明星之中,靳东仅是其中之一。之后又有“假刘恺威”、“假马云”、“假钟南山”等等类似账号出现。他们只需输入一段酷似明星声音的语音,便能引得阿姨们为他们“一掷千金”。
按理说,像这样经不起推敲、难以站稳脚跟的低级骗术,不应该有如此多的受害者。那么“假靳东事件”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中年妇女轻易上当、使得有所图谋的人乘虚而入呢?
深入分析后笔者发现,受骗者大多是那些缺少中高等教育、心理上缺少慰藉的农村中老年妇女。假明星账号背后的负责人,正是抓住了她们的心理:缺少教育,缺少温暖,缺少关爱。类似于年轻人追星,粉丝想和自己的爱豆近距离地接触与交流,当得到相关的信息时,比如爱豆的QQ号、电话号码等,即便知道这些可能都是假的,但还是想要去尝试。
和阿姨们不一样的是,青年人总是更谨慎。而那些阿姨,尤其是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或是教育水平偏低,因为身处农村,受限于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缺乏对此辨别真假的能力。又因为阿姨们缺少关爱以及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她们愿意相信这样的温暖是真的,这才让有心人抓住了空子,掌握了完全的主动权。
除此之外,造成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假靳东事件”当事人家人的不合理处理方式。事发之后,“假靳东事件”当事人的家人给予她们的不是倾听与理解,反而是指责与“我为你好”的说教。这不但没有疏通受害者的心理问题,反而加剧了受害者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导致两边的隔阂越来越深。
江西赣州的黄阿姨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个缩影,却代表了多数受害者的现状。阿姨仅仅因“假靳东”的一句“姐姐我想你了”便离家出走,深信“假靳东”会来找自己。家人将她找回后没有问她这样做的原因,而是用带着争吵的规劝与黄阿姨交流,这无疑让本就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加紧张。小儿子的不争气,丈夫传统大男子主义的作风,让几乎没有感受过丈夫和儿子的关爱的黄阿姨只能拼命抓住来自“假靳东”的温暖。从阿姨们的角度来看,如果家人多给予她们一些关爱与温暖,给予她们现实中的问候与关怀,类似“假靳东事件”的骗局是否成功还不得而知。
不过,深入探究“假靳东事件”后笔者发现,出问题的不仅是这群缺乏思辨能力、一股脑热的阿姨、对阿姨们不甚关心的家人,还有未被规范的网络空间。假靳东事件之后,抖音发布十月份平台处罚公告。抖音方面表示:“此类行为已违反抖音相关公约。9月期间,我们已封禁账号5000余个。对于类似相关行为我们会继续抵制。”可见哪怕是抖音这样的平台,在管理如此严格的情况下,此类事件依旧层出不穷。如何规范平台管理、减少甚至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是各大流量平台、短视频平台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网络遍及全球的今天,我们在意的只是它带给我们的便捷,却忽略了网络知识及它背后隐藏的危险。网络自由不是绝对自由,其有着它自行的准则,但有些人的话语和行为却违背了网络空间的条例。
因误点不知名链接损失大量金额、轻信网络交易、轻信陌生人说的话语等等,这些事件无一不说明了网络的不安全性,却也恰恰证明了了解网络知识的重要性。而预防这些事件发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我们自身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防范意识。我们不随意交付信任,背后的人便不会得逞。
作为这条产业链下的受害者,“农村妇女”这个群体也应得到社会的进一步关注,我们不应再只把她们当做操劳家务的“闺中人”。农村内可以自发地组织一些中老年妇女的社交活动,让阿姨们不再只能依靠“假靳东”获取情感上的安慰;主流媒体和平台可以传播一些针对农村妇女问题的知识或制作一些节目,帮助阿姨们更好地与信息网络接轨;政府应对地方中老年妇女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成立心理咨询室,并时常与她们交流沟通。全社会共同努力,问题的解决才会有更大可能性。
“假靳东事件”不应仅作为一个笑谈或是一种警告,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希望经过本次事件,国家能重视偏远地区中老妇女的多方面的知识宣传与普及,家人能给予其真切的关怀与温暖;希望中国的网络健康建设能一步步发展起来,愈渐完善,不再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媒介,不再成为一些人的哗众取宠之地。虽然道阻且长,但我们总能拨开云雾,看到阳光。
(徐永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