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7:13:57
这是独具慧眼的发现,这是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看到如此精妙绝伦的雕琢,不能不让人感慨,不能不让人赞叹。
如此高超的雕琢能力,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张富文1964年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大京乡一个木雕世家,祖辈几代都以木雕为业,他的父亲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张富文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可能受环境的熏陶,可能血脉中天生就流淌着艺术的基因,他喜欢木雕艺术,徜徉在木雕的世界里,他很陶醉、他也很执着,他甚至带着一点点执拗地执着。有时,为了求得一根上好的木材,他亲自伐木、选材、运输,风里来,雨里去,直到拥有心仪之物,为了达到理想的雕琢形态,他一遍一遍地打磨、他反反复复地抛光,精益求精,废寝忘食,直到心满意足,为了在根雕事业中,开辟一片新天地,他整天与木雕为伍,无暇亲朋好友的感受,也顾不上左邻右舍的不理解,他有些痴迷,但是,只为那心中的一片彩虹。
如今,张富文雕刻的“中国龙”进了博物馆,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力了络绎不绝的观众,赢得了国际有人的赞叹,张富文成立了“雕龙展览室”,办起了“富木匠农家乐”,他的家,被冠以“雕龙世家”的称号,他的事业很红火,他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张富文的努力换回了满意的人生,可以说,他很幸福,他也很火。
张富文的火,源于他手底的技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张富文的火,更源于他一片赤诚的心,执着而真诚、纯粹而卓远。
如果张富文的技术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那么,张富文那赤诚的心,则是品格与信念的升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张富文扎根于朴实的农村,湖南省株洲市那敦厚的乡情滋养着他,浓郁的民风培育了张富文坚韧而阔达的品格,正是这一份坚韧与阔达,才使张富文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始终凝聚着一种舍我其谁的信念,所以,张富文一旦认定的事,他必须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富文雕刻的“中国龙”,或苍劲雄浑,或劲韧舒张,或虬曲盘旋,形态多式多样,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的鬼斧神差,总能给张富文带来惊喜,总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张富文又擅于通过独特的审美眼光去发现一些天然之美,然后发挥他那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他那生满老茧而又巧夺天工的双手,精雕细琢,把天然的精华浓缩成一个个震撼心灵的美妙,给观者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
这些呼之欲出的“中国龙”,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代表着一个个象征的符号,那仿佛是玄远而永恒的故事,又仿佛是讴歌不尽的主题、赞颂不完的图腾。不管是哪种形式,张富文都能通过别出心裁的雕琢,实现心与自然的交融。张富文那匠心独运的艺术,是人生、是智慧,更是天人合一的结晶。
岁月如歌、光阴荏苒,几十年的木雕事业中,张富文倾情于木雕的点点滴滴,如同做人一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有原则、有精神,把汗水浇注在每一次的斧凿中、把智慧润泽于每一道工序中。尽管,张富文已经成绩斐然,但是,他深知,登临高峰,不是让世界看到自己,而是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所以,他始终不忘初心,不违背誓言,他一如既往地躬耕于他的“中国龙”,维护着他的精神家园,他真力弥满,他豪情澎湃。
(文/蔡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