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042号)

来源:民生网2021-04-14 15:07:44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五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在2020年9月8日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战罢艰险再出发,绘就振兴新画卷。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与协和医院全方位、深层次融合,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契机,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朝着打造武汉南部最高水平区域医学中心目标阔步迈进。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荣誉亦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辖区唯一一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承担着区域内百万人口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改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履行使命和职责中彰显社会担当,使人民群众共享健康发展成果。

一、背景

生命至上  以初心使命书写战“疫”答卷

 全市区属定点医院中,“最早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最早成立发热重症病房”“最早实现‘床等人’”……翻开战疫答卷,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战“疫”期间,医院不仅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同时还代管了武汉侨亚博爱医院医学隔离点,承办了江夏区普安山方舱医院东院以及支援雷神山医院等任务。作为战“疫”主力军,医院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区指示精神,带领全院党员干部逆行而上,扛重担、啃硬骨、攻难关,用行动践行白衣使命,用实干演绎医者担当,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疫情期间,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7名医生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 

在202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张7名医生按手印主动请战的照片,感动了亿万观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最简短的语句道出了“白衣战士”请战誓言,更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举全院之力、汇全院之智,10天时间内,完成1个发热重症感染病区和10个隔离病区的开设,以最快的速度将隔离病床从零推进到600张,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联合武汉生物制品所、血液制品所开展探索研究,在全国率先实施血浆疗法、干细胞疗法等治疗方案,为国家贡献了“江夏经验”;携手援鄂医疗队,勠力同心、并肩作战,累计接诊发热病人7662人次,收治疑似和确诊新冠病人1701人,其中危重症病人370余人,治愈病人1385例。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危急关头,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成为医院疫情防控的主心骨。疫情期间,经市、区组织部批准,医院3名抗疫骨干火线入党;火线提拔5名医护人员为隔离病区、发热门诊主任、副主任及护士长;60余人次分别获评国家卫健委、省、市、区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战疫英雄彭银华获评烈士,并被追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

二、主要做法与反响

凝心聚力  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历经63年的建设发展,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党委“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党建引领是一切发展的“根”与“魂”,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基底”。

党建为本,生命至上。医院大胆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之路,推行“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将原有的7个党支部调整为20个,夯实党建基础,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同时,持续开展“党政领导班子联片点”活动,由院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组划片深入对口临床科室,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查找、解决问题,为临床一线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红色医联体、分级诊疗惠百姓”党建品牌,让党建成果惠及群众。

党建强,则人心聚、事业兴。近年来,医院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改进服务品质,不论在医疗技术水平,还是在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质量立院。依托百年协和品牌,植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持续开展“百名协和专家进江夏”“协和专家工作室”等活动;先后开展心脏介入及起搏器植入、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业务百余项; 2018年,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被国家卫计委医政管理局、健康报评选为“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人才强院。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医院人才引进管理规定》,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在高端人才引进和自身人才培优上持续发力,保障医院人才梯队不断优化近年来,成功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实用型人才23人,其中博士6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21人,均在医院临床、管理岗位任职。通过网络平台及大专院校招聘会,招录25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9名,本科130名(全日制本科护士11人)。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实施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双带头”培养工程,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实行支部全部建在科室上,形成“党建强、业务优”学科品牌群。

学科兴院。实施“学科兴院”战略,先后获评2个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11个湖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武汉市临床建设重点专科,22个武汉市区级临床重点专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1项科研项目省级立项,5项科研项目获区级立项;先后14个专业学科加入国家、省、市专科联盟建设,在专科联盟的带动下,医院不断夯实基础,学科发展势头强劲、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能够让患者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与湖北科技学院、仙桃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共建临床学院合作协议》,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服务优院。援引协和管理模式和技术资源,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纵深发展:与区属21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亲密型医共体合作,逐步做大做强“上联武汉协和医院,下延基层卫生院、延伸服务至村卫生室(大学校医院)”立体心电远程诊断网络,实现就地及时诊断,为患者救治赢得时间;常态化开展“巡回医疗”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村湾;对口帮扶江夏区金口街南阳村标准化村级医务室建设,助力脱贫摘帽;坚持药品耗材“零加成”减轻患者负担;实行精准扶贫就医报销“一站式”服务,做到先诊疗后付费,全年共救治精准扶贫患者1159人次,其中30种大病救治437人次。

管理治院。协和托管后,医院百余名干部分批赴协和轮训、300余人参加协和规培进修。定期参加协和托管医院双月交流会、选派职能部门负责人前往协和对口部门轮训,依靠协和的优势资源,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重管理,多维度质控提高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获评市优秀质量控制中心,医院卒中中心通过湖北脑防委防治卒中中心认证;重品质,高分通过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成功通过电子病历四级测评,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处于同级医院前列,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文化塑院。用文化引领发展,围绕建国、建党周年及军运会等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百余场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新文化建设,打造不看病就看书、不听诊就听课的学术文化,江南有所呼、协和必有应的感恩文化,人民医院多担当、人民群众少担忧的责任文化,同一个协和、同一个追求的协同文化等先进文化,擦亮医院文化品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医院连续八届十七年获评武汉市级文明单位。

三、启示

经历疫情大考后,医院党委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策略,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区委区政府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30间负压病房、3间负压手术室,新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已投入使用,日检测能力达2000人次。同时,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投资6.1亿元新建的6.6万平方米传染病大楼已经开工,积极有效应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韩军)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