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长沙市天心区:实施“爱心天心”工程 打造城市帮扶样板(046号)

来源:民生网2021-04-14 15:11:56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五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天心区以党建引领困难帮扶工作,厚植民本情怀,创新实施“爱心天心”帮扶工程,构建“大帮扶”工作格局,通过建立困难群众需求清单、爱心力量供给清单,并采取结对帮扶、项目化帮扶等形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帮扶困难群众。自“爱心天心”帮扶工程实施以来,在区级统筹、街道为主、社区实施的协调推进下,全区共摸排走访16127户,实施帮扶5810户,筹集发放帮扶资金1975万元,落实结对帮扶1014户。充分发挥了“保基本、惠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作用,困难帮扶工作力度、准度和温度有力提升,有力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彰显了城市困难群体解难帮困生动实践。困难群众得实惠,帮扶工作有实效,全区上下爱心帮扶氛围浓厚,凸显了“爱心天心”帮扶工程品牌效应,涌现出一大批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和爱心项目,打造了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样板。

一、背景介绍

在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生活在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难边缘户,以及一些失独老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如何主动发现、识别和有力帮扶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完善常态长效帮扶机制,值得认真研究探索。2019年长沙市委、市政府面向城市困难群体,部署开展以“急难、医疗、住房、就业、基本生活”帮扶为主的“五帮扶”活动,天心区委、区政府闻令而动,在扎实推进“五帮扶”基础上,2020年创新实施“爱心天心”帮扶工程,推行“5+5+X”的模式(即做实基本生活、急难、医疗、住房、就业“五帮扶”,聚焦重病低保户、困难残疾人、孤寡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特扶家庭“五类重点对象”,因地制宜实施特色帮扶举措),全面部署开展困难帮扶工作。

▲天心区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爱心天心”志愿服务活动

二、具体做法

一是突出战略谋划,强化组织领导。将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归为同一“主题”,纳入“一个工程”,统一标识,进行统一部署推进。以区两办名义印发《“爱心天心”帮扶工程实施方案》;下发《关于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期间“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的通知》,确保“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三有”“三全覆盖”(即临时有人监护、生活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看护,结对帮扶全覆盖、探访照料全覆盖、关爱救助全覆盖);下发《关于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推动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通知》,巩固教育成果;连续两年将帮扶工作列入全区十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并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坚持长期深入实施。

二是突出搭建网络,完善帮扶体系。按照“5+5+X”的模式统筹实施帮扶工程。发挥政府、社会两大主体作用,政府主导做好“五帮扶”,政府引导促进社会力量实施爱心帮扶,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确保“五帮扶”做到位,五类重点对象落实结对,特色帮扶打造品牌。通过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建立完善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救助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爱心天心”帮扶工程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三是突出精准帮扶,建立“两张清单”。全面摸排建立困难群众“需求清单”,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帮扶“供给清单”。以14个街道为主体,以社区网格化为着力点、以村居为依托,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通过微信、电话、上门等方式,对辖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病重残人员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留守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全面摸排,信息比对、精准识别,做到一户不漏、一个不少,全区共摸排走访16127户。根据困难程度、帮扶需求等情况,按照特困家庭、一般困难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形成信息准确、需求明确的待帮扶名册,作为结对帮扶底数并定期动态更新。鼓励个人、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四是突出自愿自选,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与重点困难对象结对认亲,有针对性给予资金、物资、服务等多元化帮扶。根据全区重点困难对象帮扶名册,进行结对任务分解,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网格成员认领结对一部分重点困难户,剩余部分由街道动员街道商会、商家、门店等进行结对。结对帮扶以街道为单位,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结对帮扶见面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落实好认领结对工作要求。结对形式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或者“一对多”,帮扶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一个团队或者多个人,结对帮扶对象可以是一个困难户、一类困难户或者多个困难户,以自由自愿为原则,不限形式。认领结对后,对于没有结对的困难对象,由街道再动员、再寻找、再安排,负责兜底结对,确保应结尽结、不落一户。确因帮扶资源不均衡出现帮扶资源过剩、帮扶资源不足等情况,由区民政局商相关街道及部门,进行帮扶资源统筹调配,实施跨街道、跨区域结对帮扶。

五是突出资源整合,推进项目帮扶。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在积极实施结对帮扶困难对象的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化帮扶。建立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项目运作、属地负责”的困难帮扶工作新机制,推进“十百千”帮扶计划,即打造十个以上帮扶项目品牌,遴选一百个帮扶典型案例,结对帮扶一千户以上困难群众,实现帮扶全覆盖、无盲点、提实效。将2021年作为“项目化帮扶年”,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以“项目化”的方式帮扶一个区域、一类群体、同类需求的特殊困难群体,为“爱心天心”帮扶工程注入新内涵、提供新动能。

三、主要成效

一是有力提升了困难群众民生获得感。持续推进各项困难帮扶举措,着力保障5810户困难对象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需求;对2581户低保家庭、236名特困供养人员和12名孤儿等重点对象,建立一名街道干部、一名村(社区)包片干部、一名组干部或临近党员,负责一个家庭或一名对象的“三包一”走访帮扶机制;实施基本生活困难帮扶980户,急难帮扶13户,医疗困难帮扶190户,住房困难帮扶390户,就业困难帮扶2650户,对特困老人、困境儿童实施特色帮扶15人,关爱一线抗疫人员90人,实施临时救助35人,财政发放困难帮扶资金532.5万元。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结对帮扶1014户困难群众,为困难群众提供了资金、物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元化、个性化帮扶。累计落实爱心帮扶资金1975万元。

二是有力打造了特色化帮扶品牌。相关部门和各街道主动担当,大力作为,呈现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帮扶格局。通过紧紧围绕“爱心天心”帮扶工程这一主题,开展了“爱心帮扶,天天一元捐”“户帮户亲帮亲邻帮邻互助脱贫奔小康”“爱心天心·同心同行”“爱心助学、情暖童心”等特色帮扶活动,打造了文源街道“源圈·爱心零距离”、金盆岭街道“金福工程”、裕南街街道“裕见爱”、远征驾校“爱心助残”、鑫远集团“鑫远心灯”等一大批特色帮扶品牌。

三是有力营造了爱满天心的浓厚氛围。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全区上下联动、广泛发动、政社互动,帮扶“朋友圈”越做越大,涌现了“感动中国人物”李丽、“中国好人”“最美志愿者”杨士泉、爱心助残及见义勇为人物汤俊杰、“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张建明等一大批爱心人士,以及国内首家助残公益驾校远征驾校、“让更多人心灵富有”李丽心灵教育中心、专注于爱心志愿服务小蜜蜂义工协会等一大批爱心单位。“爱心天心”帮扶工程经验做法,得到市委督查通报、市委《长沙要情》、市政府《政情参阅》等内刊推介,受到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长沙晚报、长沙电视台等主流传媒广泛报道。对广大党员干部、社区(村)工作人员访贫问苦的主动作为,对广大志愿者、爱心人士及企事业单位高风亮节的爱心奉献,对涌现出的帮扶感人故事、典型事迹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关注报道。“爱心天心”帮扶工程得到了社会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全区上下爱心帮扶氛围越发浓厚。

四、经验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是核心。天心区在实施“爱心天心”帮扶工程中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其中,将帮扶工程既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又上升为“书记工程”,由街道、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主抓落实;天心区结合实际,还将帮扶工程实行“三个结合”,即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与践行天心区“民生为本”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当前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相结合,大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立足岗位,访贫问苦,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增进福祉,向建党100周年交上一份有温度更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二是社会参与是关键。社会力量的广泛积极参与是“爱心天心”帮扶工程最显著的特征,要注重结合和发挥帮扶主体的特长优势,合理利用帮扶资源,提升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搭建好平台、完善好机制、链接好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入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通过更多元化、精细化、精准化的帮扶举措,深化结对认领帮扶,推进实施项目帮扶,汇聚守望相助正能量。

三是群众受益是根本。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困难群众生活有改观、民生得实惠作为实施帮扶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宗旨意识,将街道社区作为困难帮扶主阵地,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牵线搭桥,千方百计整合资源,集中帮扶力量,瞄准民生短板和痛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续帮扶。着力实现特殊困难群体经济有救助、生产有帮扶、生活有照料、精神有慰藉,推动“爱心天心”帮扶工程不断走深做实。

(莫坤  仇玉瑜)

(原标题:《长沙市天心区:实施“爱心天心”工程 打造城市困难帮扶工作样板》)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