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1-04-15 18:46:35
在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宁大队郑陆中队有三位老民警,他们同一年出生、同一年进入郑陆中队,共同坚守在交管一线,连续创造八年零投诉、八年校车、危险品运输车零事故和辖区亡人事故连续8年下降的骄人成绩。他们就是1962年出生的谢学敏、沈晓清和杨才建,明年即将都退休的他们,被中队同事和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平安三宝”。
守初心、践使命,群众八年“零投诉”
2013年10月,天宁交警大队郑陆中队成立。机缘巧合,同一年出生的谢学敏、沈晓清和杨才建被同时调入中队工作,他们如同三个老黄牛,在交管一线一干就是八年,不仅见证了郑陆中队发展壮大的历程,还创造了三人群众“零投诉”的骄人成绩。
“我们三人都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的公安工作,其中我和沈晓清都是1980年同一年入伍当兵,后来转到公安系统,并在同一年调入郑陆中队。”谢学敏说,调入郑陆中队后,沈晓清在窗口工作,负责业务办理;他和杨才建一直负责路面交通执勤。
“沈所,窗口门坏了。”“沈所,一楼电闸又跳了。”1988年转业到公安工作的沈晓清,先后在派出所、刑警队、指挥调度科、看守所等部门工作过,基本上把所有警种都尝试过了。但他从没有因为年纪大而对自己放松要求,反而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单位公认的“实力派”,郑陆中队窗口连年获评“郑陆镇优质窗口服务奖”。
2019年3月,57岁的沈晓清也转岗到勤务岗位,每天和谢学敏、杨才建一样,在辖区路口执勤和巡逻,被中队同事和辖区群众戏称为“平安三宝”,默默耕耘在红绿灯下,守护辖区群众平安出行。路面执勤、查处违章、排查隐患,他们守初心、践使命,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公安事业的热情和执着,践行着最初的从警誓言。
为提升摩托车、电动车骑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减少交通伤亡事故,谢学敏、杨才建和沈晓清来到辖区小区出口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邀请居民参与签名承诺和免费发放安全头盔等方式,向群众阐述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头盔,得到了物业和居民的一致“点赞”。
“三位老同志撑起了中队的勤务工作,他们的排名在整个大队一直都名列前茅,给我们年轻同志树立的不仅是榜样,更是给我们传递了向上的力量。”郑陆中队中队长陈佳华说。
查隐患、护发展,实现八年“零事故”
去年10月,辖区232国道附近一家企业突然着火,在附近巡逻的谢学敏、杨才建和沈晓清闻讯共同赶来。“我们当时意识到消防车救火可能会引起道路通行和拥堵,于是在消防车赶来前先行疏导交通,为消防车腾出通行通道和位置。”谢学敏说。
随着查家湾、焦溪古镇的建设,郑陆镇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每年的各种活动,加上警卫工作、法定节假日、郑陆镇特色活动以及集中清查等,八年间,杨才建参加了500余场次安保工作。
2017年10月,常州市公安局组织全警开展十九大安保决战阶段的集中统一行动,56岁的杨才建当仁不让地全程参与。每次活动前,杨才建都要仔细研究方案,反复踏勘现场,确保自己的责任路段、路口安全有序进行。安保活动一般都在周末和节假日,要牺牲休息时间,但他总是努力克服自身和家庭困难,兢兢业业站好岗,从不抱怨工作的苦与难。
今年1月7日,常州气温跌至零下7度。为及时处置路面结冰警情,谢学敏、沈晓清、杨才建一早就来到单位,驾驶警车在辖区进行路面巡查。7点40分,巡查到常焦线朝阳路路口时,发现路面结冰打滑,立即进行临时处置。
他们从车上取下锥形桶,沿着路面结冰区域依次摆放,以此设置隔离警戒区。没多久,增援警力赶到现场,大家一起铺起了防滑草垫。“铺好草垫,一定要踩紧踩实,确保没有空隙,这样才不会摔倒。”三位老民警向身边的年轻民警和辅警示范工作要领。
郑陆中队成立以来,“平安三宝”坚持每月进学校、进企业,创造了校车、危化品运输车连续8年零事故的优秀成绩。
针对家长多次反映的郑陆幼儿园和郑陆小学附近存在停车位紧张、进出道路破旧等问题,他们秉持“群众无小事,只要肯担当”的人生信条,多次主动上门对接学校、村委和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解决措施和整改方案,并多次现场查看和研究改造方案,获得家长们一致好评。
你追我,我超你,“平安三宝”不服老
“三月份,我负责的路面只发生两起轻微交通事故。”
“我负责的辖区路面三月份零事故。”
尽管明年即将退休,但是,谢学敏、杨才建、沈晓清三位老同志不但坚持每周值班,在工作中仍然永葆初心和活力,暗中较劲、比学赶超,谁也不服老。
在郑陆中队,谢学敏的年龄最大。疫情防控期间,他不但坚持路面执勤,为过往车辆驾乘人员测量体温,还要疏导路面交通,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
去年9月6日,谢学敏在郑陆金源广场附近拦下了一辆闯红灯的电动三轮车。驾驶员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正送两个孙女去上课外辅导班。谢学敏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并意识到此类被称为“老年代步车”的三轮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回到中队,谢学敏找人印刷了一批宣传单,在郑陆申达花园、德盛花园等小区向老人们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2018年3月6日,杨才建接到指令,郑陆焦溪街镇石堰路口躺着一辆电动自行车,不见车主。杨才建赶到现场后,凭着直觉和经验,认为车主一定在现场不远处,而且可能会出事。经过仔细寻找,杨才建在附近的河边找到了一个中年妇女。原来,该女子下班回家,途经路口时不小心与停在路边的机动车碰擦,怕赔不起巨额的修车费,一时又不敢离开,就在周边观望。杨才建通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当事人渐渐放松了心理负担,妥善解决了这起碰擦事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平安三宝”只是常州公安队伍中一群老民警的一个缩影,无论在何种岗位何种年龄,他们都始终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用执着和坚守为年轻民警树立了前行的航标。
(王军 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