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杨力舟 王迎春:《建设抗日战争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创作谈

来源:民生网2021-07-20 15:32:42

2018年中宣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开始组织美术创作工程。在我们年近8旬的时刻,接受这一神圣的创作任务,受到组织上的信任和鼓励,对我们是一种动力,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为建党百年创作革命历史画,应该是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我们多年艺术实践中,比较热衷、又较为熟悉的绘画类别。与我们多年所追求的中国人物画的现代性相契合,所以,动力和信心皆具备。

我们拿到的选题是《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意识到这是一件根据严谨而真实的档案资料,需要画出党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在延安实行的政治路线、经济政策、文化发展等具有史实性的命题画。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节点的再现。对这个节点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必须要认识清楚。

在创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明白,这类作品,首先对内容要有准确把握,然后才要求艺术的表现。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从小接受新中国的阳光哺育,受到党的教育和培养,和党有着深厚感情,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翻身得解放、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也经历过国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党领导人民度过各种困难时刻,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步成长壮大。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历史,多少先烈为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无畏和可歌可泣的功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并且强起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来的多么不易,我们感同身受。从而使我们更为坚定地努力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忘初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抗日战争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 杨力舟、王迎春 中国画 300x500cm

画革命圣地延安,是我们多年前的愿望。因为在学生时代曾多次到陕北实习,体验生活和写生,曾在延安的南泥湾参加社教运动等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仍经常去陕北采风,对陕北延安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为了这一次美术创作工程,我们再次奔赴延安。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信念。《模范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首先读党史,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与亲历者的回忆录。也通过和党史专家的直接交流,明确边区政府的实质内容和建立根据地的时代背景与重大的战略意义。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这一选题,如何通过一幅画集中表现其中的全部内容是我们第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延安革命根据地要建立民主政府和人民代表参政议政,有领导机构和各界人民代表,实行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政策,所带来的新气象。构草图时我们考虑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大生产运动、文化教育等等方面,不可能在同一时空出现,如果只画边区参议会或者选取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都不足以全面表现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代表性以及丰富内容。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多方面翻阅历史资料,从多种角度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后选择采用三联画形式,中间主体画面表现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和参议会的主要领导同志亲切聚会,两边以组画形式分别展现边区军民的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

 

《建设抗日战争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局部)

大的构图方案确定之后,三联画中间主体画面选取群像聚会的场面。三联画两侧从政治、经济、文教、医疗卫生等等方面,形象地刻画模范根据地的主要特征。用10幅小画展现边区政府在实施边区施政纲领后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崭新面貌。

表现边区欣欣向荣的十幅生活场景,力图与中间主图相呼应。每一幅画的构图,其场面大小、人物多少、横垣高坡、村头院落、疏密虚实等描写与取舍,都要反复地和主图摆在一起,取得协调照应。对其构图间架结构、上下左右开合、线条节奏、韵律起伏,都要反复比较。经过多次增减、取舍和修改。

使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活起来,尽可能具有当年的时代气息和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效应。使具有说明性质的内容用活泼生动人物形象的构图、色彩、笔墨技法予以表现,让观众从欣赏中得到认知和感染。

画面内容、故事情节、人物造型、背景环境、服饰道具,尽自己的认知和素材积累,再现20世纪40年代陕北男女老少老百姓、八路军的真实人情风貌和地域环境,力求丰富而不重复,亲切而生动。我们分别画了数十张小稿,反复推敲改动,得到各级领导和党史专家指导审定通过,素描草图基本确定。

 

《建设抗日战争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素描稿)

革命历史题材命题画,有着具体史实的规定性。也就是说有着真实的历史档案资料依据,必然有一定限制与束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语言和笔墨表现手法,直接影响呈现什么样的视觉效果。为了更好地凸显主题所需要的气氛,意境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画家的任务是尽其可能用绘画语言展示所需要表现的内容和塑造具体真实的人物,表现手法和效果需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形式起着夸张、烘托、强化主题的作用。这个过程在不断地深化构思。在必要的情况下勇于割舍画家原有的审美习惯,贯用的表现手法,甚至个人风格,放弃轻车熟路。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放手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优长,大胆发挥艺术想象力,真正做到心从意出,笔从心意,既守正,又创新,来突出画面的精神高度和感染力。尊重历史事实,用写实、写意手法,尽力发挥国画艺术表现性的本体特征。

对《模范根据地》这幅画的大效果,其色调的选择和笔墨技法的运用,我们设计了几十种小稿子。最后敲定中间画面为红色基调,呈现《解放区的太阳红又红》,四十年代革命群众就唱响的时代最强音。若用中国画主张“水墨为上”的旧观念画成水墨调子,难以表现延安革命根据地那种激情燃烧的岁月,难以使画面的视觉效果直抵观众的情感和心灵深处。

通篇以朱红色为主调,使画面呈现崭新的意境。对场景和人物形象,既做真实的生动再现,又主观处理予以艺术的表现。保持传统人物画用线造型方法,加以山水画技法中皴擦点染,尽可能真实准确塑造历史人物的面部表情、形象特征。利用明暗阴影强化火红年代的阳光感,又不失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与亲和的面部表情,做到传神写照,情景交融。

参议会是冬末新春召开,因此画面中心的人物全部用浓色构出形体,干枯笔法皴擦出在阳光下相近又不同的棉衣质感,用写意粗放线条粗细疏密的变化,同时对人物形象不失精准的描绘。用中锋、侧锋相间虚实,节奏有度,使画面呈现出生动鲜活的笔墨趣味和生活气息。并且还要画出与红色主调协调的不同色相倾向,体现当时边区军民生活艰朴真实的时代气息,也使画面整体统一而变化丰富。把不同的人物形象与服饰特点巧妙地用红色把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

背景天地用大笔干湿浓淡相间的朱砂色,多层次画出。参议会大楼的墙面用虚实有节奏的淡红色,横向用笔排列,如实表现砖结构大楼,从右到左的颜楷浮雕字体“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标识,清俊、肃穆的参议会会址挺立在延安红天白云之间。

在严谨的造型中,不失大写意的用笔表现力,工写相间,人物、山水、花鸟画技法尽择其用,尽力做到历史人物的传神写照,人物关系的真切自然,整体画面和谐生动。在统一中求变化,使色调单纯而细节丰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画用笔的表现力,做到“奔放处不失法度,谨微处不失气魄”。

三联画两边十幅小图,以淡黄色为基调,既有黄土高原的生态特征,同时表现解放区金色明朗的时代气息。采用单色小写意白描笔法,描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共产党领导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画出“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意境。

两年多的创作劳动,我们创作这一命题,应该说受到党史教育是首要的收获,同时也对命题画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表现,用中国画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意源于生活,在这次党史画创作中,既要守正、又要创新。中国画数千年积淀的深厚遗产和绘画理念,也必须随着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要求不断拓展。

传统笔墨是前人的成果,归后人使用。然而却不能役使后人。面对新的课题,创新则是必由之路。陕甘宁边区是红色模范根据地,它将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种革命精神存在,我们用画笔发挥了传统中国画技法基础上,运用当代思维和新的审美观念,对这一主题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大胆突破陈式,在传统中国画基础上追求新的创意,在技法与色墨融合表现上有所突破,将红色历史寓意于现实主义写实之中。

(文/杨力舟 王迎春)

 

杨力舟简历:

1942年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院油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届委员。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作品:

《黄河在咆哮》获叶浅予奖学金,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

《太行铁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小二黑结婚》连环画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

中国画《太行烽火》参加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红军扎西得勒》参加共产党建立九十周年全国美展

《德霈万邦》北京文史馆收藏

《丝路遗韵——悠悠戴歌行》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陕甘宁边区模范根据地》参加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出版有《杨力舟画集》多种。文集《艺苑摭言》《艺文凝萃》,连环画册《小二黑结婚》《杨力舟速写集》等。

 

王迎春简历:

1942年生于山西太原,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院国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曾任中国画研究院创研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现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作品有:

《黄河在咆哮》获叶浅予奖学金,中央美院收藏。

《太行铁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全军美术评奖大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连环画《小二黑结婚》获全国连环画第三届评奖二等奖

《金色的梦》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三等奖

《慈母手中线》参加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

《同在春季》参加全国肖像画展

《太行烽火》参加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出草地的红军》参加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美展

《德霈万邦》北京文史馆收藏

《丝路遗韵——翩翩旋舞风》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陕甘宁边区模范根据地》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美术创作工程

出版有《王迎春绘画作品集》、《当代画史—王迎春卷》、《王迎春速写集》、《小二黑结婚连环画》连环画等。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