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袭古创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电视 > 袭古创今

曾伟:游历画境美感 触摸精神灵魂

来源:民生网2021-11-30 17:03:39

 

 

融古纳今 气势雄浑

一次机缘巧合与眉山曾伟相识,鉴于曾伟精研传统,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在山水艺术研究和创作方面,形成鲜明的物质面貌,极具个人特色,将中国的水墨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跟他这个人一样,一辈子做事情都非常的真诚,都融入到他的画里,具有一种灵气。这些都与曾伟的人生经历是离不开的。

酷爱绘画,从一个小小的泥人儿开始

曾伟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是眉山师范学校教师,落实知识份子政策被调往当时的县科委工作,母亲曾是当初乐山地区第一位高级职称获得者。他说母亲多才多艺,拉得一手好提琴,由于父母都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经常绘制各类昆虫的教学用图,由于专业对昆虫的结构了如指掌,画出的动物和植物栩栩如生,他说这可能是他对绘画最初认识。而真正使他喜欢上艺术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家住眉山师范学校的他,一次玩耍时,看见美术教研室里有一位老师(后来成为他的启蒙老师杨学时)正在用泥塑一个少年像,当看见少儿的曾伟后便向另一位老师讲:“你看我捏的像不像这小孩。”另一位老师答道:嘿、确实像。这是曾伟看见的第一尊泥塑作品,三维空间的表现力,深深地打动了他,这是一个少年对艺术的好奇之心,此后经常到美术教研室在窗外看杨老师画画,并由此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对于一个县城的小孩子来说,看到一幅真正的素描作品和一尊雕塑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而艺术的冲击力是无法言表的,曾伟还调侃道当时市面上根本没有美术专业书籍,他买到的第一本专业书籍是工农兵实用美术大全,这本书的内容有如何画头像,如何办板报,如何画幻灯片、如何写美术字……内容很杂。初二那年,经父亲介绍拜老画家杨学时为师,开始了较为正规的美术学习。

为了绘画,在部队翻山越岭也要去培训

曾伟说,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在高中期间,刚从川美培训回来的眉山文化馆刘德能老师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在文化馆开办美术培训班,他成为了刘德能老师第一批学员,在这里,他开始接受正规造型训练,从石膏像、色彩基础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10月,曾伟参军到了乌鲁木齐,他所在部队主要是负责国防施工,生活非常艰苦,平均每天13小时的施工任务,弄得精疲力尽,可以说站着都能睡着。但是,一想到绘画就充满了干劲,于是,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去市里寻找美术培训班。他笑着说当时的培训班哪像现在到处都是,庆幸的是,他终于找到了文化部门开办的乌鲁木齐业余美术学校,但说实话老师的水平真的不怎么样,甚至绘画还不如自己,在班上,同学们经常向他讨教。但他说,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经过科班专业的培养,所指导的方法是正确的,眼界也是很高的。所以说,通过近两年的业余学习,还是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班上,也特别有存在感。这两年业余学习,背后的故事却终身难忘,他说自己每个星期天都去上课,从部队到培训班要翻两座大山,冬天的乌鲁木齐,雪很大,在零下30度的温度,他比划着说,在山上,一脚踩下去吱吱地响,雪有膝盖这么高。每个星期上培训班的时候,自己要很早就起床,去炊事班拿两个馍馍作为午餐。出门的时候冷得牙齿直打架,但翻山到了培训班,往往会流一身大汗。老师非常温暖,每次到了班上,他都会端来一杯热气腾腾地茶水。在部队呆了3年,除了在师教导队的时间外,他都坚持去培训班上课。

 

离开部队后,曾伟分配到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眉山分校,从事农村远距离教学的教务工作。第二年,他又考取了乐山农业学校,进入中专干部班学习园艺专业,在校期间被推荐为学生会担任宣教部长,发挥出个人的一技之长。

忠于绘画,契而不舍

曾伟说绘画要靠自己去揣摩,老师只能指导方向,这真的是一件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停薪留职“下海”热潮,他也是其中之一,做了几年生意,但他表示自己真不是一个做生意的“料”,选了几个项目,都没有赚到什么钱。那些年,静下心来,就特别怀念画画的日子,也最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地把时间用来绘画。于是,他又开始拿起画笔。

(请横屏欣赏)

 

之后,在绘画圈里他结识了本地画家邓枫、邓开鹏、朱福昌、刘家树等好友,并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受益匪浅。让他逐渐认识到中国画的巨大魅力,开始了对书法基础的学习探索,通过五年的学习,正式步入对中国画传统山水基础训练,这类训练,需要坚强的毅力。他先后拜王永年、龙国屏、邹文正、朱德祥、丁雪峰等为师,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2008年,他去北京参加了周绍华美术精英班,进修了2年,结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知名的中青年画家,通过互相交流切磋,对当代美术界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如今的曾伟在绘画上已是收获满满,得到了专业和市场的双重认可。他不仅受聘成为四川省诗书画院的特聘美术师,同时也是百年老字号诗婢家画院画师。

(文/姚粼)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