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1-12-16 17:31:38
港兴城兴,城兴港兴。为助推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新城“腾飞远航”,南昌市税务局聚焦“提升南昌发展首位度、充分彰显省会担当”,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战略,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提供精准高效服务,打通物流运输“大动脉”,闪耀“新丝路”,为向塘陆港新城发展注入“税能量”。
一、税收助力陆港新城发展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南昌市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为抓手,开展“滴灌式”精细服务,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南昌样板”,助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向塘国际陆港新城企业扬帆远航。
精准减负,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位于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圈层,是南昌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五大功能片区之一,坐拥江西省唯一物流中心,江西省唯一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全国第二、江南最大向西货运编组站三块金字招牌。南昌市税务局紧密结合向塘陆港新城功能定位,“量体裁衣”推送政策,组建服务“陆港新城”税收工作阳光战队,汇编100多页5万余字的《向塘国际陆港新城税收政策汇编》手册,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详细讲解物流园区跨境电商税收优惠、物流业降本增效电子普票开具事项、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等政策,为纳税人省下“真金白银”,全力以赴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截至目前,开展“面对面”宣传辅导5000户次、电话宣传辅导1.2万户次。据统计,今年1-10月共开行外贸班列781列、标箱51016个,货值约13.8553亿美元,商品整车运输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93%,免税项目销售额为3.93亿元,免税税额2222.51万元。
精心防控,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全市税务部门积极顺应口岸贸易经济发展需求,了解“走出去”企业涉税诉求,定期举办“纳税人学堂”活动,开展涉外安全、法律、文化、税务等多方面风险培训,向企业重点解读企业境外所得如何进行税收抵免、涉税争端如何协调解决等方面问题,进一步推动企业税收征管规范化,防范税务风险,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同时,依托税收大数据,安排专人开展税务风险分析,建立台账、实时跟踪,协助企业建立“走出去”跨境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助力“走出去”企业“行稳致远”。截至11月,共举办“纳税人学堂”12场次、组织赛宝实业有限公司、南昌拓展科技有限公司等60多家企业,开展培训3000人次,为稳外贸“加油助跑”。
精细服务,助推企业“振翼腾飞”。市税务局持续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为纳税人缴费人办事“加速度”,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围绕办税次数更少、办税时间更短、办税流程更优,积极推行财产和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实行增值税、消费税与附加税费申报表整合,申报流程、申报表单实现“大瘦身”。全面实施“互联网+便捷退税”,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内部流转、统一集中办理等方式,全力按下出口退税“提速键”,实现业务事项和报送资料精简近50%,表证单书精简超过20%,各项业务的办理时间压缩近40%。同时,积极推进“非接触式”办税,为企业开通发票审核“绿色通道”,提供发票增版增量“即时响应”、随时审核等便捷服务,解决企业用票需求,让京东、菜鸟、苏宁易购等20余家品牌物流企业、8条国际货运班列、5条铁海联运班列和127列中欧班列搭乘税收服务的“直通车”,驶向发展的“高速路”。
二、服务陆港新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今年来,南昌市税务局多措并举、靶向发力,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见效,为向塘国际陆港新城发展全力以赴保驾护航,用实干和担当交出了一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快速崛起的向塘国际陆港发展答卷。
强产业,“一年”现雏形。坚持规划先行、产业为先,迅速完成城市、交通、产业发展三大规划,快速推进总投资超300亿的路网建设,拉开陆港发展框架,一年时间搭建起口岸、电商、冷链、公路货运功能平台。目前,港区拥有全省最大 AGV 机器人智能仓——京东亚洲一号一期地狼仓、世界500强企业7家、上市公司13家、入驻品牌物流企业20余家,各类仓储面积达60万平方米,成为全省物流产业最集聚的物流园区。2021年1-10月,陆港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0.13亿元,同比增长59.0%;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完成37.14亿元,同比增长52.01%;财政总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49.36%,形成了港产联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搭平台,“双擎”通欧亚。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港作为南昌唯一的中欧班列发运点和“三同”唯一承载地,已开通8条国际货运班列、5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形成纵贯陆海、横跨东西的两大引擎,成为“赣货赣出、赣货赣进、外货赣出”的开放大通道。深化“三同”试点,开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申报建设工作。2021年1-10月共开行外贸班列781列、标箱51016个,货值约13.855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5.97%、38.28%、36.73%;商品整车运输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93%。
建新城,“蝶变”换新颜。今年以来,陆港新城已先后建设了丽湖大道、工业大道、莲溪大道、星城大道、物流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总里程达25公里,基本形成了园区“六纵六横”的路网格局。此外,陆港新城建设已全面完成105国道、丽湖大道、星城大道等14条内部路网的品质化提升,并将核心区纳入南昌县城控规区管理,22条园区重点道路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护等工作也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让新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面貌。
三、促进陆港新城发展的意见建议
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新城,是南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机遇的时代选择和现实需要,是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因此,只有咬定目标、鼓足干劲、乘势而上,才能在建设大平台、优化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发展大产业过程中加快提升发展首位度、彰显省会担当。
一是全力打造高效能国际化的枢纽平台。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货场二期扩建项目建设,推动口岸一期(国储物流933处)中欧班列业务向口岸二期平移,做优做强南昌铁路口岸二期和向塘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两大核心承载平台。申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二是全力打造高能级多元化的产业集群。坚持以现代智慧物流为主,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规划,实施延链强链补链工程。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加强招商联动,加快制造业引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园区企业发展动能,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带动作用,推进京东亚洲一号二期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引进智能化矩阵。
三是全力打造高品质便利化的外贸通道。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一箱难求、一仓难求”问题,加强中远海运协作,深化干支仓配功能集成整合;密切对接中铁南昌局,增加南昌中欧班列计划开行数。坚持做优“做优精品班列”和“开通新班列”两篇文章,深化与宁波舟山港、重庆渝新欧战略合作,增加图定线路、拓展回程货源,推动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双向常态化开行。
四是全力打造高质量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坚持开展企业走访、纾难解困企业护航行动,努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陆港新城。不断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提升市场主体便利度,为构建“双向开放、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陆港新城赋能添彩。
(梅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