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广东信宜:壮大集体经济带富山区群众

来源:民生网2022-01-14 16:37:41

“我们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0万元!”日前,广东信宜市丁堡镇山背村党支部书记邓王庆在村党员大会上高兴地说。

该村盘活土地资源,借助优越的地理优势,建设厂房出租、建设光伏发电等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的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万多元。

驻村第一书记和其他驻镇工作队成员直播销售沙糖桔  唐鹏宇摄

山背村集体经济取得的成绩是信宜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信宜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来抓,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强组织、优项目、新模式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全市352个行政村2021年有311个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基本消除了5万元以下村。

组建带富创富“新头雁”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信宜市大力实施致富“领头雁”培养工程,注重从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挑选爱农业、爱农村、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人培养为村干部,打造坚强有力的带富创富“一线堡垒”,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2021年村级换届后,全市“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7岁,35岁以下的村(社区)“两委”干部1359人,占比49.94%;大专学历1348人,占比49.54%,实现了高学历和年轻化,党组织堡垒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加强。新一届“两委”干部以年轻干部为主,思维新、视野广、起点高、有锐气、干劲足,不断推动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引领乡村振兴。如大成镇上湾村党支部实行书记包案、支委包户、党员包人化解集体水电站群众纠纷,经过一年多艰苦工作,让停运近十年的水电站重新投产,村集体每年增收26万多元。

打造发展经济“新团队”

信宜市积极探索完善“强弱帮扶联建”工作机制,信宜本级下派了7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安排99个单位结对帮扶7个镇,并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53名。省、市、县三级派驻19个镇(街道)的驻镇工作队全部按时到位,19名驻镇帮镇扶村的金融助理亦分别进驻各镇(街道),开展帮镇扶村结对帮扶有关工作。工作队持续发力,扎实推动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承接过渡。如北界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注重发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邮政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农村电商破解“销售难”、以寄递服务破解“物流难”、以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的问题,着力推进邮快合作快递进村、信用村建设、助销特色农产品等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日前,工作队在北界镇结坡村组织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助农销售砂糖桔”活动,工作队成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化身主播,直播带货,第一日的直播活动就销售砂糖桔1万多斤,为农户增加收益的同时助推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开辟集体增收“新途径”

产业项目是集体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是决定发展快不快、稳不稳的关键要素。信宜市立足各村资源,盘活存量,坚持发展驱动,建强村级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添强大动力。近年来,信宜市在76个试点村推动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涉及厂房商铺出租、种养殖业基地、旅游民宿项目、入股公司、水电站、合作社等。试点村的产业项目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示范带动了全市各村找准路子,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了荔枝、龙眼、香蕉、三华李、山楂、甜柿、南药、柑桔、橙产、茶叶等“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带”。如洪冠镇垌头村党支部依托“党建+”,投入60多万建设40亩光明综合农场,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农场,并与集体企业、单位食堂建立稳定的市场对接机制,确保产品销售渠道通畅,2021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5万多元。

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村里有了钱,相应增加了民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据统计, 2021年全市352个行政村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投入到民生实事建设资金1584万元,同比增加64.2%。  

   (李建文 刘付永鹏 陈飞虎)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