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孔维克:孔门造像的时代精神

来源:民生网2022-03-01 16:05:09

《德侔天地 道冠古今》

孔维克是当代画坛重要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尤其是在历史主题的人物画创作上卓有成就,代表作品如《公车上书》《孙中山先生在青岛》《守望家园——张伯驹先生肖像》等。另外,孔维克也创作了很多小品式人物画,其中既有描绘与山东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古典题材,也有表现乡情故园生活的现代人物。近几年,孔维克被美术界关注的是“孔子”系列创作。

《杏坛讲学》

孔维克表现孔子题材的代表作是1995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得优秀奖的《杏坛讲学》,这也是全国美展中首次出现孔子的形象。之后,他便一直持续着这一主题的创作。2016年,孔维克在完成“中华文明五千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心学宗师王阳明》之后,开始创作大型七联组画《孔子与四配——孔子、颜子、子思子、曾子、孟子肖像》,并在这幅作品中倾注了长久以来对于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研究与理解。

孔子既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哲学智慧的代表人物。孔维克在为孔子造像时,重视对于经典孔子形象的参照,如在体魄、面庞及牙齿的特征上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因素。以具有方折感的变形表现,塑造了具有纪念碑气质的圣人形象来表现孔门先师。在三联组画《杏坛讲学》中,孔维克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儒家学派对一位君子的最高要求展现于画面中。因此,与其说孔维克是在为孔子造像,不如说是在用绘画语言解读儒家伦理的思想规范。正如《论语》中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尤其是对“游于艺”的认识与领悟,被完整地展现在其画面中。在塑造一幅相对变形又强调形式美感的画面时,孔维克选择以长卷来表现,将一种横势的结构贯穿于画面,既和谐统一,又鲜活生动。包括在创作《孔子周游列国》《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孔子见老子》等作品时,都有相关的艺匠。所以,他在《孔子与四配——孔子、颜子、子思子、曾子、孟子肖像》的创作中抓住了儒家学派雄浑拙朴、气势博大的正大气象,尽管从体姿上有正侧,但是从面庞上均为正面。同时结合了古代书画的形制:孔子居中堂,两侧为对联,“四配”分布左右,意图把孔家的学脉通过四位重要的传派弟子呈现出来,而且在画卷首尾书写了大量的题跋,在题款、钤印和装裱上展现了整幅作品的传统元素。

《陆羽品茗》

孔维克耗费了极大的心力来表现孔子形象,其中包含着他对儒家学派中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的追寻与理解。他借鉴了很多传统经典样式的孔子造像,同时又要返本开新,追求图式与格调上的创新。另一幅力作《心学宗师王阳明》也很精彩,近期国家文化提倡与强调“知行合一”精神,也开始推崇宋明理学的智慧。儒家学派与王阳明倡导的文化内涵,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一种时代精神,也是在国际交流中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品牌。孔维克坚持以直接、正大的姿态与方式,以圣哲先贤的肖像来呈现儒家、理学的学脉,也体现了他作为孔子后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文/于洋)

艺术家简介:

孔维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统促会理事、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