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第一书记”黄亦成: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来源:民生网2022-06-08 16:29:22

10多年,7个村庄,1600多户村民,97户贫困户,提起黄亦成这个名字,村干部和村民们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只要见到他,再难的事情,我们就有希望。”百姓们都饱含深情地这样说。为此给他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黄三多”:走的路多、办的实事多、实在亲戚多。

黄亦成是山东省高密市商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从高密市柏城镇的大沙泊、大吕、小河崖;到胶河生态发展区的李家屯、密水街办的刘家官庄;又到柏城镇的前冢子头村、柏城村,每次市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领导都把这个重担压到他的身上,他成了高密市商务局与党政系统上上下下由衷佩服的“包村专业户”。

 

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

从2012年3月起,高密市从各大局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助推发展,商务局连续10年选派黄亦成,他克服实际困难,坚定信念,一次次风尘仆仆起早贪黑地奔波在乡野田间。

这10年来,他不怕困难,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帮助大沙泊村、李家屯村等贫困村庄修建村委办公室。解决大沙泊村的自来水与户户通,实现了大沙泊村庄屋不漏雨、墙不透风、脚不沾泥、水不出户的梦想。帮助李家屯村的特色梨业种植户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助力销售农产品。

2017年,在刘家官庄村,他把一处脏乱差的个人闲置宅基地变成风景靓丽的200多平方的文化广场,并安装了体育器材。在村内主要街路配套安装了26盏路灯。

随后,他又了解到村里没有排水沟,一来大水就淹,对于关乎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他立即找人进行了预算,短期使用的细管排水系统三五万元,长久能用的需要10万元。这不是一个小钱,黄亦成说:“给百姓干事,干就全力以赴地干好。”他回到局里跟领导汇报,局里资助了建设永久使用排水沟的资金,同时派人起早贪黑干了一个月。

2020年大年初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黄亦成一马当先,赶回前冢子头村带头值守,24小时吃住在村里,昼夜指挥调度。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自发到村主要路口执勤值班,及时劝导群众取消春节期间访亲串门活动,劝返外来拜年访友人员300多人、车辆近百台。

此外,他联系高密探索者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捐赠了100件御寒冲锋衣,送给一线值守人员,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主动到村里捐款捐物。

村民对防疫知识了解不够、防疫意识较差是防疫工作的难点重点。黄亦成带领村干部率先学习相关知识,一起入户宣传动员,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健康科普明白纸》300余份,实现了户户到、全覆盖,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环境美了 村民笑了

2019年黄亦成刚来到柏城镇前冢子头村时,村里村民热线不断,大街小巷堵遍;一条大街留中间,18条胡同全截断。

黄亦成走大街、串小巷、坐炕头,摸村底、访百户、解贫忧。工作要干,化冰是关键。他帮助经常上访的曹姓青年解决了摔伤腿的费用,使他改变了对村级工作的态度。

黄亦成去看望一个在村里很有名望的老师宋华月,看到他的胡同里有堆着的土堆,进出不方便。他便找人帮助宋华月清了出去。这件事对一年三个季节常住儿女的宋华月触动很大,觉得这个干部在为百姓服务上真是心细,是个实诚人。

黄亦成说到做到,雷厉风行,谁家请吃饭都不去,送礼也不收,百姓们看到他的有情有义又坚守原则,打心眼里佩服他,拥护他。

在通街胡同过程中,宋华月自己带头捐了1万元,又发动全家捐款,两个闺女两个儿子各捐了2000元,侄子1万元,侄女1000元,刚参加工作的大孙子捐了800元,共2.98万元。他说:“我埋在心里的一腔爱乡之情,被黄书记这样的干部点燃了,钱交到黄书记这样干正事的干部手中,我信任。” 

在宋华月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支持,人居环境整治花了27万多,村民捐款16.2万元,成为柏城镇人居环境村民捐款最多的村。

百炼钢成绕指柔,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就这样一户户、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春风化冰,攻克难关。

前冢子头村是阳光社区最大的一个村,旱厕改造户数多,村居跨地面积又大,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黄亦成发现村内主路胡同没有硬化,村内排水沟不通,他又四处奔波,争取扶持资金,硬化村内道路南北胡同大街8条2.5公里,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围绕解决排水沟不畅问题,他又争取市畅通路桥的大力支持,为村捐助排水管道36米。

通胡同修路,旱厕改造,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他和村“两委”干部以及老党员一起,奋斗在第一线,一件接着一件干,脸晒得黝黑,鞋子磨破了底,脚上碾起了泡,但他从没喊苦叫累。用黄亦成自己的话说:“这些年在乡村都习惯了。”路修好了,排水畅通了,村容村貌变美了,群众的心里也顺畅了,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党建引领促发展

远处银色的大棚,近处葱翠的土豆、金色的麦浪,在芒种时节的田野里层层叠叠,微风吹过,弥满了一坡丰收的气息。

高密市柏城镇前冢子头村村民宋同超感慨地说:“我们村有两千多亩地,黄书记不知走了多少遍。谁家的地块有了病虫害,谁家的地块长势怎么样?他心里比种地户都清楚。尤其是雨后,察看涝情旱灾,哪一块都不落。”

“岂止是村里的2000多亩地,我们村的边角旮旯他都不知走了多少遍。”走在宽阔洁净的中心大街上,随便遇到一个村民,谈起黄亦成,他们都这样说,“每次天下大雨,他穿上雨衣雨鞋顾不上吃饭就往外跑,田间地头,积水的巷道......他心里是真有老百姓。”

前冢子头村位于胶州与高密交界处,村庄闭塞。他看到了村庄与开发区星宇鞋业相邻的优势,调动自己多年积攒的人脉,积极牵线搭桥,带动村庄发展起了十多家手套与口罩厂,解决了村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增加了百姓收入。

前冢子头村土质肥沃,出产的大白菜与土豆质量上乘,他来到这个村后,帮助扩大种植规模,试验有机肥种植,大大提升了土豆的产量与口感。目前村庄规模种植土豆1000亩,打造出了胶河土豆品牌。

通过实干赢得百姓的拥护后,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建强村级班子。针对前冢子头村班子配备不齐、战斗力不强的实际,坚持开展每月支部生活日和群众议事日学习制度,研究村集体收入,增强村经济实力,为推进村庄各项工作的发展铺平了罗马路。他带头执行,事有公私,情有分寸,理有方圆。干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暖在心窝里。村民需要的,他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村民没有想到的,他总是系民之忧,尽其所能。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干部转变作风成效显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转变了全村群众过去等、靠、挨的安于现状思想,村庄面貌和干群关系状态焕然一新。

把村民当亲人

2021年10月,他被派到柏城镇柏城村,报到第一天就到信访局接访村里的一个长期上访户,经过三天的上门沟通,化解了这位上访户多年与村里的心结。他的敦厚、无私、公正很快得到了村干部与村里人的信任与支持。

2022年3月10日,莱西发生疫情,高密有密接者,全市86万人口全员核酸检测,作为镇驻地的柏城村,每天近千人的工作量,黄亦成每天不到六点就到了村里,晚上近11点才回家,中午饭常常忘了吃,夙夜在公,一心为民。

荣誉属于付出者、奉献者、奋斗者。黄亦成连续多年获高密市委组织部包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柏城镇党委政府授予棚改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潍坊市委宣传部评为潍坊市好人。

很多人纳闷,10多年,7个村,农村工作没有定法,脏累复杂,风里来雨里去,这么累,自己还贴钱贴物,他图什么?力量又在哪里?他说:“对党忠诚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干什么像干什么的,干什么都得好好干。”

从进村的第一天起,西装进了衣柜再也没有动过,运动装、运动鞋成了他的标配。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与他走过的乡村建立了血肉之情。他待村中需要帮助的村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黄亦成扎进乡村,走近群众,贴入民心,村干部感在心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唐晓萍 孙永杰)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