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追忆恩师陈听宽教授

来源:民生网2022-07-12 15:21:15

2022年7月22日,是恩师陈听宽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星移斗转、星河依旧,在我心中,你是那颗最亮的星,灼灼生华,引我前行。

恩师陈听宽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一生致力于热能工程、多相流与传热、锅炉设计、节能技术等方向教学与科研,出版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生近百名,为我国能源动力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3年3月,我重新考回西安交通大学,在陈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陈教授治学严谨、作风踏实,跟随导师学习,感受果然不一般。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为人和善、关心学生,带我们做课题研究,做高压实验、搭建试验装置、撰写报告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我读博期间,有一件事至今难以忘记。当时甘肃长庆油田亟待解决油水混合物计量问题,委托我们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不但时间紧,而且难度大,陈教授带领大家认真设计、反复推敲,测算数据、进行试验,最终一举攻克难关,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后,在油田现场出现油水混合物计量误差较大的问题。1994年9月的一天,陈教授带我去长庆油田解决问题,西安市距到庆阳市长庆油田有600多公里的路程,那时既没高速、也不通高铁。

早上5点多,我和陈教授坐上长途汽车,赶往目的地。中途,大巴车停在路边饭店稍事休息,陈教授泡包方便面,吃个茶鸡蛋、啃块儿面包,凑合一顿算是吃了午饭。一路颠簸,大巴车行驶在陡峭的山路上,下面是悬崖峭壁,遇到对方来车,擦身才能通过,我心里捏着一把汗。

下午4点多,达到长庆油田宾馆,我已身心疲惫,本想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再去工作。谁知,陈教授洗把脸,直接带我赶到实验室。启动实验装置、分析数据、商讨研判、提出解决方案、调试设备……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问题得以解决,陈教授心满意足,显得十分开心,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宾馆。

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就动身返程,下午5点多回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当年陈教授已经60岁了,这趟“旅行”,他躬体力行、勤恳敬业、忘我工作、艰苦朴素的精神品格,让我铭记于心。

此后,我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得益于陈教授的言传身教,在担任鲁山县委书记、县长10年间,我扎根基层,带领全县人民砥砺奋进,打赢脱贫攻坚战(期间,亲自主导建成了华中电网首台2×10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任平顶山市发改委主任期间,我放眼长远,立足实际,谋划了“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规划,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克难攻坚,推动平顶山市由“煤城”向新型能源城转型发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忆和陈教授在一起的时光,虽短短数载,却让我受益终生。他的精神品格,始终激励着我勤恳敬业、忘我工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学生会继承您的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文/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荆建刚)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