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西部城讯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 西部城讯

青海卯寨:党建“红”振兴“绿”山沟

来源:民生网2022-08-11 15:51:57

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的卯寨沟,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群人,十年之间,天壤之别。

变化,源于山沟里流淌的“红色力量”,源于卯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山沟里的6个党支部握指成拳,为山村的振兴拼出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六村“组团” 山沟变样

卯寨沟由高庙镇新庄、老庄和扎门三个村串联而成。过去,每个村“各自为战”,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大家的日子都过的相当紧巴。同处一条沟,本是同根生,今后的路怎么走,大家心里都没有方向。

2017年,在外打拼的李连和回乡发展,全票当选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左思右想,各村“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突破瓶颈。

2018年3月,李连和将这三个村的党支部联合起来,2021年又将邻近的柳湾村、东村和西村纳入其中,6个支部握指成拳,共同成立了卯寨景区党总支部,解决了体系不畅的问题,党总支部成为卯寨快速发展的“开路先锋”。

人心聚,力齐使,卯寨建设如火如荼。“我们要依托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进得来、留得住、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李连和坚定地说。

近几年,村民们自筹自建了民宿体验、农家乐、彩虹滑道、“网红桥”等项目。在一众建设中,最让李连和骄傲的,就是把卯寨打造成了海东首屈一指的“红色基地”。

一走进卯寨,一座装修肃穆的小楼格外醒目——卯寨乡村振兴大讲堂就坐落于此。作为海东市乐都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史教育馆,该讲堂以“四史教育”、河湟文化、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四个部分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卯寨的发展变化。

老汉回村 引领希望

说起“吃螃蟹”的李连和,20多岁的时候也和很多村里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在外打拼。“漂泊”的30年间,他始终没有忘记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从这片山沟走出,又回到这边土地,这“一出一进”,怀揣的是敢为人先的信念,也见证着乡村振兴的步步脚印。

要想富,先种树。回乡后的李连和深知,卯寨山沟里的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依靠这座山。于是他拿出积蓄带着村民,利用七年时间,在两座荒山240公顷的土地上种下了近60万棵绿植。植树造林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更为后代创造了赖以生存的优美环境。村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纷纷跟着李连和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只美化了环境还不够,怎么才能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呢?李连和想到了发展乡村旅游。他说:“现在树长起来了,村庄环境美了,要把这一片青山绿水让更多人看到,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新庄村的变化。”

生态为底色,党建为基础。卯寨景区让一个穷山沟变成金窝窝,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深深刻在了群山之间,印在了百姓的心坎里。据统计,卯寨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9500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21080元,带动群众自主创业70多家。2019年至2021年,卯寨景区党总支部连续三年举办分红大会。有人说,怎么也没想到这两座大山还能让我们吃上“旅游饭”。

作为全省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在谈到卯寨未来的发展蓝图,头发花白的李连和依然信心满满:“我们要继续认真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还要把产业做出来,旅游发展起来,以产业带动旅游,以旅游拉动产业,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包会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的事业更加蒸蒸日上。”

百姓心中有杆秤,卯寨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卯寨党建工作的肯定。卯寨发展的日新月异,就是乡村振兴在青海落地开花的最甜果实。(杨阳 郭美彤 王月祺)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